有這麼多事情使我悲傷

作者 | 大衛·鮑力生博士(Dr. David Powlison)

翻譯 | 張法芸 雅憫

原文 So many things make me sad 載於 CCEF,版權歸 CCEF 所有,請勿用以牟利。

最近,我收到了一位女士的來信,關於她自己和生活的經歷,她提出了以下探尋性的問題:

你有沒有發現,更喜歡思考的人也更容易悲傷?我就是那種人:會思想發生的每一件小事——有時我真的會很傷心。

我不太確定,我所感受到的悲傷是不是那種自憐的悲傷,我也不確定這是不是那種伴隨着嘆息渴望基督再來而有的悲傷。很多時候,我會坐下來想:“我真的希望基督能再來,那我就不用再面對這種可怕的罪惡處境了。” 

也許在上帝所賜給我的一切當中,我沒有看見祂的恩典。也許我沒有看到上帝是誰。

我周圍的每個人看起來都很開心,我知道我表面上也很好。但是,這是內在生命真正的樣子嗎?

她問了很好的問題。

我該怎麼回答她?將豐富的教牧關懷和輔導引入教會生活,涉及到許多事情。有智慧的教牧輔導會帶來誠實和好問題。它將願意進入個體生活凌亂不堪的困惑和複雜之中。這封信是誠實的。

有智慧的輔導也關心並能感受到人類苦難的重擔。它承擔並包容他人的掙扎與憂傷。寫這封信的女士,正被許多事情重壓着。

有智慧的愛會考慮困擾人心的破碎和困惑,也會考慮困擾人際關係的疏離和困惑。它並不幼稚。儘管這封信沒有提到“發生的每一件小事”的細節,但不難想象其中可能會有些什麼。

有智慧的交談會有助益地對複雜的生命說話。它處理好與壞的糾纏,好動機交織着壞動機的矛盾現實,艱難和幸福在人類生活中共存的奇怪方式。 這封信呼喚着一種建設性的回應,讓《以弗所書》4章29節的經文能夠行出來。

正如我所說的,她已經提出了好問題。我希望我的回應能夠捕捉到一些智慧:尊重她的坦誠,感受到她悲傷的沉重,承認她經歷的複雜性,有助益地說話。我在她的文字段落中聽見五個問題:

第一:我潛在的悲傷是否源自我有一個傾向反思生命經歷的性情?

第二:我要怎樣才能理清自憐和信心的不同?

第三:我在神裡面的信心是否應該為我提供對生命的清晰且一貫的看法?

第四:表現得很好是否反映出了實際正在發生的事情? 

第五:生命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內在的經歷應該是什麼樣子?

這些是首要的問題。

聖經對這類問題說話,而且聖靈會重整內在的對話。我的回應將是簡短的,但我希望能在這個系列的博文中指出一個建設性的方向。

關於作者

大衛•鮑力生博士(Dr. David Powlison, 1949-2019)生前是基督教輔導和教育基金會(Christian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CCEF)執行主任,《聖經輔導期刊》(The Journal of Biblical Counseling)主編,威斯敏斯特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實踐神學教授,聖經輔導經典的三棵樹/八大問題輔導模型建立者。大衛·鮑力生博士著有多種聖經輔導書籍,如已有中譯本的《新眼新見》、《真愛真言》、《走出幼年受虐的陰影》、《墮胎後的心靈醫治》等等,《走出心理幽谷》、《破除人生百憂》也收錄了他的文章。

版權聲明

本文首發“生命樹輔導研究中心”微信平台。版權所有,轉載請先與本號後台聯繫,並請註明:“轉自生命樹輔導研究中心微信公號”。未經授權,請勿修改文章原始內容。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也認同我們的異象;歡迎長按識別二維碼或掃碼奉獻,支持我們的事工。

謝謝你

FavoriteLoading收藏

Add a Comment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