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 作為門訓的教養子女:同時關注內心和行為 (2/3)

  • 作者 | CP
  • 翻譯 | 雅憫
  • 原文載於 CP,版權歸 CP 所有,請勿用以牟利

原編者按:CP最近採訪了洪老師,她是一位美籍華人聖經輔導員。她喜歡與教會中的姐妹建立個人的關係,並進行深入的交談。上次,她分享了聖經輔導為什麼是中國社會所需要的。這次的系列中,她分享自己如何鼓勵和陪伴現今的中國父母,與他們一起走過養育和管教孩子這段艱難又充滿喜樂的旅程。限於篇幅,本訪談經過編輯和壓縮,使其更加清晰。

CP:你們做了很多工作來培訓和支持父母們。你覺得中國的基督徒家庭都面臨哪些問題?

洪老師:我們這一代人,也就是X世代的很多人都是由祖父母而不是父母帶大的,因為父母被送到不同的城市工作,或者他們自願去其他地方工作。雖然他們從小就知道有所謂核心家庭這回事,但他們並不真正了解家庭是如何運作的。後來這代人長大了,成為基督徒。雖然他們明白教養孩子很重要,但他們自己卻不是在傳統家庭中長大的。這真的很難——他們不知道如何養育自己的孩子。

中國的家庭不僅需要別人告訴他們該做什麼,更重要的是要有榜樣,讓他們知道該怎樣做。我遇到的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想把最好的給子女,但說到具體的事情,他們就不知道該怎麼做。已經有很多翻譯好的育兒書,也有很多關於親子話題的工作坊或講座。但是和這些父母一起生活,和他們一起經歷掙扎,更深入地討論如何做父母的具體細節,而不僅僅是有原則——這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

年輕家庭需要處理的問題太多了:比如說,姻親。現在的父母只有一兩個孩子,但(因獨生子女政策)他們被兩對祖父母圍着。有時,爺爺奶奶會通過給予很多意見來表現愛,他們希望子女能遵循他們的育兒建議。這給成年子女在養育自己孩子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成年子女需要智慧,知道如何愛自己年邁的父母,但又要從爺爺奶奶的 “入侵 “中設定界限。

圖片

第二個問題是在一個非“基督教友好”的文化中,糾結如何做一個好父母。這種文化的基調是如果你不早點開始教育,你的孩子就會失敗。父母們承受着多方面的壓力,卻不知道如何應對。他們有原則,但不知道如何去實踐。這很有挑戰性,因為它揭示了父母的內心:我更看重什麼?

這也是我和丈夫決定要住在這裡的原因之一。這不僅僅是為了傳授正確的知識或神學,而是為了與人一起生活,與他們一起掙扎,為他們樹立榜樣。我們想告訴他們,我們不可能成為完美的父母。在育兒方面沒有公式。雖然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可以指導我們,但忠心地活出基督徒的生活,需要很多的智慧,需要一個群體來一起思考和努力。

比如,我們開放自己的家庭。我在家教育孩子,他們都知道我在家教育。教育問題是中國父母苦惱的問題之一。他們問,我可以進來看看你是怎麼在家教育孩子的嗎?我說,當然可以,我現在對家庭教育感覺輕鬆。一開始,我覺得我的孩子必須完成這個,完成那個。但後來我意識到,這並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含義。我需要看到孩子的需求在哪裡。不僅僅是學習,我希望他們能夠愛上學習。我希望他們能夠把神的話語、神創造的世界和神的真理聯繫起來。我想培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家庭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要教導孩子如何成為他們與神關係的好管家。有一位中國姐妹來看我是怎麼做的。她接受的是公立教育體系的理念,認為孩子必須每天在書桌前坐6個小時,但她的孩子很難做到一整天都坐在那裡學習。她給孩子們的時間表是讓他們從早上8點到下午3點都坐着做功課。看到我怎樣在家教育後,她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了新的認識,我們還就教育的目的進行了深入的討論。這就是我所說的榜樣。

圖片

其實這不僅僅是家庭教育的問題。我邀請別人到我家來,他們看到我的家庭並不完美。這讓牧師或教會同工的妻子們特別受安慰。她們原以為要服侍神,就必須在人前保持完美的生活。我跟她們分享,你不必這樣做。我分享我們的失敗和掙扎,這其實比單純地教導規則,或告訴她們要做什麼更有幫助。她們需要的是一起努力的基督徒父母。我也許比她們更早一點經歷,我的孩子長大了一些,她們可以看到是什麼樣子的。每個人的生活和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但當她們看到我確實有失敗,但即使有了失敗,我也能快樂和平靜地生活,這就能幫助她們明白,她們不必總是那麼完美。

她們真的很擔心,如果作為父母,失敗了會怎麼樣。我鼓勵她們說,你可以失敗。我們註定要在某些時候失敗,這就是基督和福音的作用所在。你不必在孩子面前成為完美的父母,因為那不是真的。孩子們需要看到你可以道歉。你的孩子需要看到福音在你心中所進行的工作。這也是孩子們能夠親自認識基督的方法:不是因為你是完美的——而是因為你並不完美,但神仍然愛你。

很多家庭都在努力將神學和生活聯繫起來。他們需要榜樣,看到如何在這個世界把福音活出來。我們有不少書籍談到聖經中的管教,但如果沒有榜樣,很多時候,父母就會把中國傳統的律法和道德注入到基督信仰中。這並不是福音。

有時你會看到父母說:”我在用神的杖來管教我的孩子。”但如果你看看他們的行為,就知道他們更多的是在用管教來實現自己的慾望。孩子們並沒有真的學會順服神所賦予的權柄,而是學會了害怕父母。他們不聽話,是因為父母會打他們。他們並不是真的在學習順服神,或學習如何建立與神的關係。在我所教的家長課堂上,我經常挑戰這一點。我要父母們想一想:”我這樣做是為了我自己,還是為了讓我的孩子認識神?我這樣做是出於我自己的私慾,是為了實現我的夢想嗎?我養育孩子是出於自己的美好願望嗎?但我是否想要的太多,以至於取代了神?或者我這樣做是為了讓我的孩子親自認識神?”

圖片

因為家長們把很多精力放在希望孩子有好的行為,有時就會錯過了解孩子的機會。孩子們有不同的個性,他們有天賦,也有弱點。有時候,我幫助父母們了解,當孩子表現出某種行為時,要看是不是因為他們有局限——他們才五歲,無法一個小時都安靜地坐着敬拜,或者是因為他們在罪中,不想聽話。我們幫助父母了解他們的孩子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以及每個孩子的優勢和弱點。局限不等於罪,但這些局限有可能發展成罪的行為。我們需要理解並區分兩者的不同。當孩子因為自己的局限而表現出弱點時,他們就是在掙扎。我們需要幫助、引導、教育和糾正他們,而不是管教他們。同時孩子們也需要知道,並不是只有他們才有這些弱點。神是一位慈愛的神,永遠與他們同在。父母和他們所愛的人在這裡,與他們一起努力。

當孩子們做出罪惡的行為時,我們需要同時關注他們的內心和行為。我們要做的是幫助他們了解自己行為的問題,了解他們的心和行為之間的聯繫,了解他們的行為如何揭示自己與神的關係,糾正他們,並邀請他們重建與神的關係。我們也會使用管教(這和打屁股不一樣),但不是作為懲罰的手段,而是幫助孩子們認識到,他們的罪行破壞了他們與人和神的關係,所以會有罪行導致的後果,以幫助孩子們記住罪的影響。然而不僅如此,對話需要繼續下去,我們要幫助孩子們認識到十字架的作用要大得多,能遮蓋他們的罪。父母需要幫助孩子認識到,在承認自己的罪之後,他們還有希望,我們那充滿憐憫、忍耐、慈愛的天父在邀請他們回到祂身邊。管教罪的行為不是最終的解決方案——邀請他們重建與神的關係才是。

在美國,很多資源能幫助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或兒童,但在中國卻不多。在教會裡,人們不知道如何處理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對於這些孩子,不管是生理上的需要,還是自閉症和多動症的需要,人們總是有一種禁忌。這對家庭來說很困難,因為他們沒有適合的資源或得到社區的支持。這個社會的文化看不起他們,認為 “這是父母的問題”。但有時並非如此。我們希望幫助教會意識到不同類型的孩子、不同類型的問題和需求,以幫助中國的家庭、父母和孩子。

FavoriteLoading收藏

Add a Comment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