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有讓人“管理”自己的情緒嗎?
作者 | 張法芸
“情緒管理”是輔導中很熱門的一個議題。或許,這反映出人們很容易經歷到情緒的失控,而且深感困擾和挫折。在檢討那些被我們搞砸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時,經常會看見是失控的情緒把自己或別人帶進了雙輸的惡性循環。不但如此,情緒是很難”管理”的。它不像一本一本的書,你只要學會一套有效的管理規則,也有空餘的書架,又有力氣把書放到書架上,再按照規則取書和放回,基本上書就被你管理好了。情緒卻不是這樣。
情緒在我們裡面出現之前,通常不會先和我們商量;就算我們想跟它商量,也往往徒勞無功,情緒並不想聽你的。作為一個基督徒,我經常經歷到的是:我越想”對付”我的沮喪,我越沮喪;我越想”對付”我的怒氣,我越生氣;我越想讓自己”不焦慮”,結果往往更焦慮;有時候我希望自己沒有感覺,但眼淚就是會往外冒;有時候我越是告訴自己不要害怕,就越覺得不敢閉上眼睛,好像身後有什麼東西;有時候我的情緒會因為高興而很興奮,但正面的情緒也一樣不受我”管控”,通常都是身體覺得累了,興奮的情緒才會停下來……。類似的模式,不知道會不會也是你的經歷。
然而,如果我們考查聖經,就會發現:聖經其實從來沒有要人”管理”自己的情緒。是的,聖經中有許多和情緒有關的命令(誡命)。例如,要喜樂、不要憂慮、要勇敢、不要懼怕……。但這些命令是在說人應該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嗎?下文將嘗試以五處經文和一些提問來幫助讀者進行一些初步的分辯和思考。
[例一]
羅十二15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思考:這節經文是在命令我們去愛人,還是在命令我們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有時候,會不會因為我們太想管理好自己或別人的情緒,就沒辦法像這節經文所說的那樣去”愛人”?我們反而會勸那個哀哭的人不要哭了,或着像米甲那樣輕蔑大衛在約櫃前漫溢的歡喜之情,好像那樣的情緒狀態才是對的?
[例二]
雅四9:“你們要愁苦、悲哀、哭泣,將喜笑變做悲哀,歡樂變做愁悶。”
思考:對追求滿滿正能量、逃避負向情緒的現代人來說,這個命令可能會讓我們感到驚訝。因為聖經在這裡似乎是要我們去做相反的事情,要把本來有的正向情緒轉變為負向情緒。但是,如果仔細研讀上下文,我們就應該要問:這個命令是在叫我們轉變情緒,或把自己的情緒調控在正確狀態里嗎?還是在告訴我們要謙卑、認罪、親近神?有時候,會不會因為我們太想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表現得正確,反而就沒辦法像經文要求的那樣在神面前謙卑、痛悔自己的罪?因為我們的焦點是自己和自己的情緒狀態,而不是神和祂與我們的關係?
[例三]
腓四4:“你們要靠主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
思考:這可能是聖經有關情緒方面的命令中,基督徒最熟悉也最掙扎的經文之一。使徒保羅在這裡給出了一個命令,要基督徒喜樂。但這節經文是在說”你”要負責管理你的情緒嗎?如果仔細看上下文,他其實用了更大的篇幅在告訴他的受書人,是”誰”在負責你會不會喜樂。是誰呢?是神!而且是賜平安的神!所以,保羅這個命令的重點,是在教導基督徒怎樣學習”靠主”,還是要”我們”去”管理”自己的情緒呢?在同一章的第10節中,保羅提起自己的喜樂時說,他的喜樂是”靠主”大大地喜樂。他在監獄的捆鎖中可以因為腓立比人想念他就大大喜樂,是因為”靠主”。否則有可能在監獄裡想到有人在想念你,而讓你的情緒感到更低落。
保羅在這裡所靠的,是怎樣的主呢?8節和13節讓我們看到,是那位”賜平安的”和”加給我們力量的”。是祂能讓我們喜樂,而不是我們自己。那麼,我們可不可以說,”靠主”就是一個人”管理”自己情緒的方式呢?這個看似很合理的思路有一個問題,就是忽略了他所要靠的那一位是隨己意行萬事的。沒有任何一套公式或方法,能讓主在你想要的時候,或你認為應該的時候,給你”你想要”的情緒。如果考慮用這種方式來”管理”自己或別人的情緒,最後可能會發現,這種管理方法很不好用,因為它的結果太難掌握了。靠主,更多的時候意味着把我們對情緒的焦慮、對情緒狀況的擔憂交給祂。”管理”這個動作和概念的背後,是要人把自己的情緒抓在自己的手裡。結果往往是使焦慮的人更焦慮、懼怕的人更懼怕、沮喪的人更沮喪。因為我們會焦慮自己的焦慮、懼怕自己的懼怕、沮喪自己的沮喪。然後,我們以為這是因為我們缺乏情緒管理。
以上三處命令是正面的要求。下面我們來看兩個和情緒有關的反面的禁令。
[例四]
太六25、34:“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
思考:這是一個關於憂慮這個情緒的禁令,命令我們“不要憂慮”。但是,這個命令是在要求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嗎?還是在要求我們去“相信”、“信靠”天父的良善、祂供應我們的意願和能力?有時候,我們會不會因為太想管理好自己的焦慮,所以眼光一直放在我們所焦慮的事情,而沒有抬頭看主?並且因此變得更焦慮?
[例五]
箴三25-26 :”忽然來的驚恐,不要害怕;惡人遭毀滅,也不要恐懼。因為耶和華是你所倚靠的;祂必保守你的腳不陷入網羅。”
思考:這個時代,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充滿了突然來的驚恐。疫情、葯荒、錢荒、糧荒、豬肉荒,還有惡者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敲門……。對某些基督徒來說,看到惡人遭報也會令我們感到害怕,因為看到自己的靈性生命還有很多問題和掙扎,所以對自己的救恩沒有把握。《箴言》是天父給祂的兒女的處事智慧。在這節經文中,天父在告訴我們:”不要害怕、不要恐懼。” 但這是在命令我們要管理自己的情緒嗎?或是在告訴我們,當面對周遭的環境時,我們要信靠神?(信靠神哪些方面的屬性或應許呢?信靠祂是我——就是這個怕得要死的我、而不是別人——的倚靠,信靠祂會保守我的腳不陷入網羅。) 有時候,會不會因為我們太想管理好自己的懼怕,所以我們會對自己的懼怕很懼怕?因為我們不確定神是我們的倚靠和保守我們的那一位;我們以為如果我們害怕,神就不用信守祂對我們的承諾?很多時候,僅僅處理了我們對害怕的害怕,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我們的恐懼和焦慮。許多時候,基督徒會比不信主的人更多對自己的情緒感到困擾,因為我們很容易就把負面的情緒看成是靈性失敗的記號。正如剛剛讀過的經文讓我們看見的,有時候它們是,有時候它們不是。但如果發生在你身上的正好是呢?我們回應的方法仍然不是去”管理它”,而是去”信靠神”——包括我們對我們的情緒的憂慮和懼怕。
在以上的幾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發現,聖經處理”情緒”的方式,似乎並沒有把”情緒狀態如何”當作目的本身;而更多像是其他更重要的事物所衍生出來的副產品。但這並不代表它不重要。因為,一方面,每一個人每時每刻的生活都在被情緒影響。更重要的理由是,聖經明顯地讓我們看見:那些會衍生出各類情緒的更重要的事物,和第一、第二大誡命中的愛神、愛人有關。
隨着疫情、經濟和世界局勢給生活帶來的動蕩與不安,這兩年人們比過去更多地經歷着情感、情緒方面的掙扎。連”沒有情緒”也是一種情緒性的現象或表達;麻木也是”感覺”的一種。每個人在每個時刻都在根據我們和神的關係,在對神、對人、對自己、對這個世界有”情緒”、“情感”上的回應。這是因為上帝在造我們的時候,將情緒這個”功能”賜給了我們。不論是可以喘口氣的放鬆,或對未來感到不安,或為美好事物的感恩,或因失去所愛的悲傷和憤怒,或是被主日的講道激勵和振奮……。不論是哪一種,即使是在墮落後,上帝都有祂的美意和恩典要透過這些不同的情緒成就在我們身上。為什麼我們可以這樣相信呢?《羅馬書》八章28節,保羅說,上帝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愛神的人”並不是指那些情緒上常常感到溫暖、喜樂、平安、感恩或者很多愛的感覺的人,而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也就是我們每一位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即使你在情緒方面很掙扎。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