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關懷中的聖經輔導和教會參與(2)
- 受訪人 | 洪奕蕾博士
- 整理者 | 生命樹小編
編者按:上兩期對腫瘤兼安寧科醫師王韋淯的訪談,讓讀者認識到臨終關懷和預備死亡的重要意義。不少讀者希望更多了解這方面的信息,特別是關於聖經輔導在臨終關懷中的應用,以及教會如何參與臨終關懷的服侍。針對大家的關切,生命樹輔導研究中心的主任洪奕蕾博士作出了如下的回應分享。
問:就你的經驗和觀察,把聖經輔導應用在臨終關懷上,可能會帶來哪些不一樣的效果?請分享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例子。
前面提到,聖經輔導最重要的目的是幫助人指向神,也幫助人跟神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此外,如果我們的聚焦點只是跟人分享救恩,我們還只做了一半的工作。對於聖經輔導員,我會說,我們是幫助人看到耶穌基督是我們個人的救主,祂是我們大有能力的神,是滿有恩典、滿有慈愛的那位神。可是我不單只是要跟人分享福音,也需要用聖經輔導來幫助人從神的眼光來理解他現在的生活:他應該怎樣看待自己的生活?怎樣去理解他如今所過的日子?同時也因為我們有神的眼光,我們可以看到自己在主里仍需要改變之處。所以,聖經輔導不是只要跟神建立關係就好了。除了跟神建立關係,這種關係會很自然地影響到我怎樣看待自己的處境,以及我跟人、跟整個世界之間的關係。
此外,作為聖經輔導員,我們需要不斷地幫助受輔導者看到,怎樣在個人生活中用神的眼光來看一切,以神為出發點來看需要改變的地方。面對臨終關懷的個案時,不是每一個個案都有很多機會去討論很多事情。有一些人來的時候不想被輔導;有一些人病重得已經不太清醒;有一些人可能不想討論關於信仰的問題。
我做院牧的兩年多時間是在學着做臨終關懷工作。我學習怎樣去愛他們;怎樣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出現在現場,讓他們知道我願意隨時幫助他們。我願意用我的行動來表示我對他們的關懷,同時也準備好在他們願意聆聽的時候,把福音呈現在他們面前。
我遇到好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個案,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姐妹。她70多歲,進入安寧療護時已經是第四期肺癌。她做了幾次治療後,決定不再繼續,因為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她進入臨終關懷病區時,醫生說只剩三個月時間,可是我輔導了她差不多一年半。在這個過程中,我基本上每個禮拜五都跟她見面。她過世之後,我也跟進關懷她的丈夫一段時間。
他們兩夫妻都是基督徒,而且從小都在教會裡長大。我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她很友善,可是她告訴我說她不需要院牧,因為她跟丈夫從小信主,而且有教會的牧師來探訪他們。他們非常清楚地知道,過世之後,他們會跟神在一起。她說,來到安寧病房這裡也是她自己的決定,她心裡很平安,她沒有對任何人生氣。她還說,她不喜歡疼痛,可是也知道這些東西避免不了,因為每個人都要經歷死亡。她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問題需要我來關懷她,不過她也很願意和歡迎我繼續來看她。
所以關於輔導,剛開始的時候我沒有說什麼,她也沒有說什麼。我只是跟她正常地談話,她談到自己成長的過程,講到怎樣做一個太太,做兩個孩子的媽媽;她退休後的十幾年裡做了什麼事,她喜歡什麼……。記得有一次,我已經知道她這些經歷了,就問她:“我想要知道你跟神的關係怎麼樣?” 她說:“很好啊,我相信祂,我知道祂是我的主。我禱告,我去教會,我每個禮拜都去敬拜祂。除了星期天,我星期三也去小組。” 我說:“我很高興聽到你為神做了那麼多事情,可是我剛才想問你的是你跟神的關係怎麼樣?不是問你為神做了一些什麼事情。” 我的這個問題,把我們的交談帶到一個更深的層次。她想了很久,然後說:“從來沒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 後來,我們每個禮拜見面的時候,就會從這個問題引申開來,討論到她的信心和她的行為。
有一天,她告訴我:“我對你的這個問題想了很久。我大概知道了為什麼,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很抑鬱。我身邊沒有什麼事情發生,沒有什麼問題,好像一切都很正常,很平靜,可是我當時的情緒很低落。我現在應該知道為什麼了。因為我以前一直是用自己的行為、我做了什麼和我沒有做什麼來審視自己。甚至我跟神的關係,也是基於我做了什麼。比如我的禱告夠不夠;我的聖經讀得夠不夠、好不好;我是不是每個禮拜都去教會。我都是從這些行為來看自己到底好不好。可是我忘記了你所說的這位神,祂的恩典,祂給我無條件的愛。我從來沒有像上個禮拜這樣覺得我真的是那麼喜樂和平安。我想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我唯一的女兒要跟我保持距離。因為我一直在講行為、要做什麼,可能也就傷害了女兒。”當時我跟她已經相處了大概半年,知道她的女兒在外地工作,也知道她有時很想念女兒,可是她從來沒有講過跟女兒之間的隔膜。後來我們差不多有一年的時間,談論的就是她跟女兒之間的關係。她講了很多,講到她的怒氣、她的傷心,因為女兒不願意跟她講話。其實她女兒不是不跟她講話,而是跟她很生疏,不願意跟她討論一些比較深層次的問題。她也講到自己的後悔,為什麼她以前沒有看到自己的一些問題。
我們也談論到她對女兒的失望,因為她試過好幾次,希望可以讓女兒知道她的改變,希望女兒可以接受她的道歉。我們是在她去世前的一年中討論這些事情的。我聽她講她的傷心、憤怒,我們也討論在她所面對的這些事情中神怎樣來帶領她,在其中有什麼美意來幫助她。好消息是,在幾個月中,她不斷地主動跟女兒講一些深入的話題。終於,在人生的最後一個月,她告訴我她跟女兒和好了,而且她女兒要從外地回來陪伴她。
我最後一次見她的時候,她的身體很難受,因為吃了很多葯,有時候會陷入昏迷。可是有一段清醒的時間,她抓着我的手說:“感謝神讓我經歷這一切,讓我在這個世界上終於可以嘗到什麼叫做從福音而來的自由的滋味。感謝神,讓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不帶着任何的遺憾。“ 我還記得她說:“我一生都相信神,可是在我最後的日子裡,神讓我可以更加欣賞十字架上的美。”
第二天她就過世了。我記得那時是母親節,2009年5月10日。她離開後的一年中,我繼續跟她丈夫保持聯繫來幫助他,因為她跟丈夫有很親密的關係,感情很好。她丈夫謝謝我為他們家做了很多事,特別是他太太在最後一年的改變。以前他太太做很多事都會非常在意自己要怎麼做或者人家怎麼看她,可是在最後的日子裡,她可以活得真的如她說的那麼自由。
聖經輔導不只是幫助人改變個人與神之間的關係,也讓我們對整個世界、整個人際關係、對我們自己有一個新的視角;讓我們學習怎樣活出神的形象;讓我們學習當我們跟神有親密關係的時候,怎樣可以不一樣地活在世界上。在這個個案中,可能她的家庭會覺得我對他們的幫助很大。可是聖經輔導員不只是單方面地去幫助人,神也透過這個案例讓我更認識神是誰。我也在自己所陪伴的這麼多個案和家庭里,學到很多很寶貴的功課。
問:將聖經輔導用於臨終關懷,有什麼難處或挑戰?
我倒不覺得將聖經輔導用於臨終關懷有什麼特別的挑戰,可是我想,我們需要知道,不是每個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都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為他們的救主。那時候我會很傷心難過,因為眼看他們快要過世,卻沒有機會跟他們分享福音。可是我也需要知道,我得接受這樣的現實。
我做院牧的時候,碰到過很多不同宗教背景的人,有天主教徒、回教徒、猶太教徒,甚至也有異端,還有一些無神論者。院牧的工作職責之一是按他們的宗教背景來為他們禱告。我需要去適應、去了解他們的宗教信仰是什麼,如果他們想要用自己宗教背景的方式來禱告,我就得幫助他們禱告。
剛開始這份工作的時候,我很難接受。後來我就學習怎樣在禱告的時候,不用他們特定的某種方式,而是用一些比較籠統的方式來禱告。當然,在這樣做的時候,我心裡也會為他們向神禱告。
所以在這份工作中,我慢慢學習到怎樣很柔和地挑戰人的信仰。比如,我不會直接告訴天主教徒:“你信的東西都是錯的。”我會在有機會的時候跟他們分享。當他們認為禱告就可以上天堂,做很多好事就可以上天堂,或者舉行很多儀式可以幫他們上天堂時,我就幫助他們思考聖經是怎麼說的:當我們相信和承認主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時,這就是我們唯一去天堂的路,根本不需要其他額外的一些東西。
我也會碰到一些無神論者說他們不需要禱告,不希望我跟他們講任何關於死亡之後的事,因為他們覺得死就是死了,我們就是一個細胞,一個肉體,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還談論死後幹什麼?這種情況下,我會尊重他們,不跟他們討論,可是我會繼續為他們得到救恩禱告。同時,我尊重他們,不代表我就跟他們斷絕關係,或不再去探訪他們。
我會告訴他們我願意來探訪。有時候,因為建立了探訪的關係,我就有機會跟他們分享福音。
舉個例子,我記得有一個病人,30多歲,患腦癌,已經治了五、六年都沒治好。他發現自己有腦癌時,第二個孩子剛好兩歲,所以他有很多的怨氣和怒氣:為什麼現在的醫療沒辦法治好他?他很生氣自己無法看到孩子的成長;他很生氣,自己的孩子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有父母陪伴,因為他們的爸爸要做很多治療,所以父母都經常沒有時間陪孩子;他很生氣,為什麼他才30多歲,不幸的事情就發生在他身上。可是他又不願意去談,還很執拗地說自己是一個無神論者。雖然如此,我還是繼續探訪他,繼續關懷他和他的太太、他的孩子。
有一天跟他聊天時,他突然問我:“到底我什麼時候會死?在哪一分哪一秒?我死的時候會是怎樣的?”當他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覺得這就是黃金時刻,是他允許我跟他討論福音。我不會直接說:“好吧,那我們來談談主耶穌怎麼救贖你。” 我是從他的這個問題入手,他為什麼會這樣問?他的懼怕是什麼?他在面對神、面對死亡的時候,覺得自己很渺小,他沒有辦法掌控。從這裡我們討論到,其實人的一生中,很多東西都不是我們能掌握的。可是雖然我們不能掌控這些東西,卻不代表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主宰在掌管。於是我們討論到主耶穌基督的救恩,祂的計劃,祂的掌權,祂的看顧,祂的護理。我們後來討論了很多這方面的事情,但很可惜的是他到最後都沒有信主。對於我來說,這是在做臨終關懷時一個很大的挑戰,一個很大的難處。當這些人離開的時候,我心裡真的不好受。因為我很希望可以跟他們傳福音,讓他們看見神賜的盼望,就和神建立關係。可是很遺憾,有時候真的不是在我們可以決定的範圍內,所以我只能把這些人繼續交到神的手裡,求神親自來看顧並揀選他們。
問:教會的弟兄姊妹應該如何陪伴危重的病人和家屬?要注意一些什麼問題?
首先,我們在陪伴他們的時候,真的是要“與他們同在”。很多時候,我們會帶着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幫助一個家庭,我覺得他們很需要福音,我要很努力地跟他們講福音。當然講福音很重要,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需要我們的“陪伴”。我們要說什麼、做什麼,不是以我們覺得別人需要什麼為出發點,而是我們真的清楚他們的需要,然後我們給予一些幫助,能真的陪伴和扶持他們。
第二,要學習不做太多假設。每一個人面對死亡的過程,都有不一樣的方式,不一樣的態度。如果你看到一個人在家人死亡的時候不哭,不要假設說他不需要幫助。可能剛開始的時候,他們覺得可以處理,但之後卻帶來更大的傷痛。有些人在面對危機時,比較習慣說:“沒問題,我可以把自己的情緒放下,先處理好這些事情。”當我們面對這些人的時候,不要假設或者只看到他外表是怎樣的,就覺得或認定他不需要關心,其實他可能很需要。我們要更好地去理解他們,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他們需要什麼。
最後,當我們很想要向他們傳福音,特別他們的家屬是基督徒弟兄姐妹時,我們不需要太用力地去想一些經文出來安慰他們。有時候,我們只要在那裡聆聽,在那裡陪伴,不需要有太多的言語。我們只要人在那裡,可能對家屬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陪伴,神也會透過這樣的關懷方式去幫助這些家庭。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