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輔導不是”系列03:聖經輔導不是只將人視為罪人,也不是忽視人的責任

作者 | 洪奕蕾 張法芸

從“診斷”問題的角度來看,人的掙扎總是坐落在罪與苦難的交會處。聖經告訴我們,人的心靈和生活之所以會發生問題,通常不單只是因為我們違背了上帝的律法,也是因為這世上還有苦難。因此,當某些心理學派主張人對自己的行為沒有責任時,聖經輔導雖然並不否認人主要的問題是罪,也不否認絕大部分時候人是在自己的罪里掙扎,遭受痛苦,並因此導致更複雜的痛苦;但聖經輔導並不是只將人視為罪人,或認為所有的輔導問題都是被輔導者的罪所造成的結果,以為悔改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而且,對於掙扎中的信徒來說,上帝的話語並不只宣判他們有罪,更藉着耶穌基督的受死、復活和升天稱他們為義。稱義會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不同的掙扎和痛苦,但也為他們的失敗與苦楚提供了滿有榮耀的意義和盼望。因此,即使單從解決問題的資源來看,聖經輔導也絕不會只把人看為罪人。

聖經輔導根據聖經對人的全面理解,認為人同時是罪人和受苦的人,信徒同時還是義人。

每一種輔導理論和方法的核心概念中都包含了對人的理解:什麼是人的理想狀態,什麼地方出了什麼錯,以及改正錯誤的理論和方法。

在進行輔導的過程中,輔導員如何理解被輔導者的問題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人究竟是被罪還是被疾病和苦難,或者是被某種混合著兩種因素的問題所困住?

聖經輔導運動在開始的時候就很清楚,人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們自己的罪。苦難的確會引誘人犯罪;但耶穌說好樹結好果子,人是從心裡的善發出善來,從心裡的惡發出惡來。聖經對這一點相當誠實。罪之所以總有辦法在身處困境的人身上發作,是因為當事人自己心裡所存的是惡;正因為我們心裡所存的是惡,我們才會以惡來回應苦難。耶穌基督在凡事上都受試探,和我們一樣,但卻沒有犯罪。這是因為在祂心裡所存的只有良善和公義;而不是因為祂所面對的苦難在形式或程度上與一般人所面對的不同。若說有什麼不同,也只有更嚴重。因為祂要背負的是上帝每個子民的每個罪,祂要承受的是直接來自上帝對這一切罪的刑罰以及與父的隔離。

基督對苦難的回應不但是罪人的榜樣,也是罪人的盼望。聖經輔導員必須清楚地知道人要為自己對處境的回應方式負責任。唯有明白這一點,輔導員們才能在輔導中帶出以福音為中心、恩典為動力的真實悔改,幫助被輔導者往最真實、徹底的改變邁進,學習在真實生活的真實掙扎里認識神、悔改、信靠基督以及繼續在悔改中結果子。

圖片

然而,聖經輔導運動在開始的時候也同意,並不是所有的輔導問題都是被輔導者個人的罪所造成的:疼痛的疾病、小孩的死亡、被性侵的回憶、不公且殘暴的迫害、人們的議論、藐視和誤解……

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讓我們看見,沒有罪的人在面對苦難時也會有掙扎。不論在教會或世界裡,苦難的廣度和深度都無法縮減。上帝在祂成文的道中對苦難有大量的描述:種類、形式、強度、來源以及人在其中的感受;成了肉身的道則取了人的樣式,親自進入這個世界,為祂的子民受苦,也與他們一同受苦。這一切顯明了上帝對人類苦難的關注、理解和同情。祂渴望為受苦的人提供幫助。祂在地上的時候為人們醫病、趕鬼。祂教導我們要與哀哭的人一同哀哭。祂熱切地應許祂所愛的人,有一天苦難會和罪一樣被完全連根拔除。

新約關於耶穌醫病趕鬼的記載,幾乎不曾提及或暗示受助者個人的罪是造成他們生病或被鬼附的原因。聖經將人視為罪人的同時,也看他們為一群受苦、受害的人。

許多時候,人之所以經受苦難並不是因為他們做錯了什麼;約伯的三個朋友缺乏這樣的認識,就將正確的神學使用成了錯誤的輔導。聖經輔導員要理解人是受苦者,就好像他們應該要理解人是罪人一樣;過度強調痛苦,以及故意將痛苦說成很小或不重要,都不符合聖經。持續的罪以及個人的苦難通常是人們同時在掙扎的事情。智慧的輔導需要致力於分辨兩者之間的不同和聯繫,並且正確地處理它們。

理解一個人經歷的苦難與煎熬,並不是為了要替人的罪找借口。聖經輔導員需要了解被輔導者的痛苦,才會更知道怎麼用聖經對具體苦難的理解與感知來回應這個人的苦楚;也才更能在運用真理給人安慰的同時,不讓神的話語顯得廉價或陳腔濫調。因為,當輔導員透過認真的傾聽和理解給予苦難適當的關注,他們就更有可能將罪和悔改的真理用最個人化且貼近被輔導者生活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的輔導會帶着愛、恩典、關懷、敏銳和對受苦經歷的感知,發展出有細微差別的、個人化的不同方式去幫助不同的人。這樣的輔導,就是愛。反之,若一個人單憑着一套講論罪和責任的真理來做個人性事工,卻不理解被輔導者的處境,這對真理、對被輔導者和輔導員本身來說,都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信心和順服的呼召不應該帶着斯多葛主義者勸人恬淡寡慾的姿態或腔調;因為我們的上帝和祂的僕人們從未這樣對待受苦的人。即使當上帝呼召和警告罪人悔改,否則會引致禍患時,在祂的呼召和警誡中,也同時充滿對他們將要經受災禍的傷痛。

不但如此,上帝還在這個墮落悲慘的世界裡,為犯罪又受苦的人類預備了一個好消息,讓他們在末日審判來臨前就有可能被宣判為義。因為上帝出於祂自己的恩典,讓所有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在耶穌基督里藉着信心都被稱為義。信徒因着耶穌基督的死,不用再承受上帝對罪的刑罰和咒詛;因着耶穌基督的復活,受到上帝的喜悅和歡迎。這樣的喜悅與歡迎會成為信徒生命中無法消除的力量,讓他們有真實的動力與渴望,要行走在成聖的路上。在他們裡面可以用來抵擋罪和承擔苦難的力量,並不是個人卑微軟弱的意志,而是聖靈叫耶穌基督從死里復活的大能;它大過人自身的一切軟弱、有限和污穢;也讓人能夠因着神愛他,就歡歡喜喜地在患難中忍耐與盼望。聖經以及無數基督徒的生命都在見證,這才是真正能讓人生命、心靈得改變的大能。

面對基督徒被輔導者,聖經輔導員需要幫助他們看見這些事實和自己生活的聯繫。面對還未信的被輔導者,聖經輔導員同樣需要透過理解他們個人的經歷與掙扎,來幫助他們看見自己需要上帝這樣的憐憫。

聖經輔導不是只將人視為罪人,他們同時是受苦的人,也有可能已經是義人。只從單一的面向去理解人,等於是將一個立體的人扁平化,也會使基督長闊高深的愛顯得遙遠、軟弱,不切實際。世上所有其他的輔導模式雖然也在處理人的問題,但它們卻從來沒有注意到真實的人從天性和自願的選擇上來說都是有罪的;它們也從來沒有注意到人類是在一個充滿意義的環境中受苦;它們從來沒有注意到耶穌基督已經進入了我們的困境;也從來沒有注意到藉着上帝對我們的憐憫和能力,人可以被救贖和轉化。

舉例

一位35歲的男性來尋求輔導。他很絕望,因為他的太太對他非常生氣,正在考慮要和兩個孩子一起搬出去。大約一周前,酒醉後的他和一位陌生人發生一夜情後被逮到。第二天早上他回到家,試圖遮掩而不是說出實情;在被太太面質以後,才將一切和盤托出。他真誠地道歉,而且承諾以後絕對不會再犯,但是他的太太不再相信他。

如果你是輔導員,會怎麼輔導他呢?告訴他“是的,你是罪人。你犯罪得罪神,也得罪了你太太;你需要悔改。”只是這樣嗎?這些話都是對的,而且很重要。因為幫助他承擔自己的責任並且悔改自己的罪,是輔導中很關鍵的一部分。然而,人不是只有他的罪。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關注一個人的“罪”,而沒有把他做為一個整全的人來理解,那麼我們將會錯過這個“人”。我們所提供給他的福音也會因此而有瑕疵,因為沒有辦法針對他的心。

了解一個人的背景和處境,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這個“人”。這對夫妻已經結婚近10年,從18歲的時候就在一起。大學時代,他們接受耶穌做個人的救主。大學畢業後,他們卻開始離教會越來越遠。現在,他們也只是隔段時間才偶爾去一下教會。這位弟兄說,他真的很愛自己的妻子,也知道妻子很關心他。但是,他覺得沒有辦法和她真正溝通更個人隱私的事。在過去10年的婚姻生活里,每一次當他想要對她表達熱情和親密的時候──他形容太太的反應就像是在“忍受”;他得再三地表達,直到太太願意和自己做愛。他說,有時候他覺得很氣餒,因為不論他多努力地嘗試,就是沒有辦法得到他想要的親密。他很困惑:聖經不是說在婚姻里的性是好的嗎?那為什麼自己的太太會是這種反應?他承認自己有很強的性慾,但因為自己是基督徒,他想做對的事情,所以他一直守貞,直到結婚。了解這些事情後,不只會讓輔導員開始對他有同情,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開始理解他犯罪的行為背後所面對的掙扎。

後來在進一步的對話里,輔導員發現在苦難中掙扎的不是只有他。他的妻子曾經被一位親戚強暴,由此造成的其中一個惡果,就是進入親密關係對她而言很有困難。雖然這不幸的事件發生時,她只有10歲,但是她從來沒有在這件事上尋求過幫助。每當她被異性追求或被丈夫需要的時候,她就會退縮。任何暗示渴望親密關係的交談,她都迴避。那天晚上,在這位弟兄出去喝酒之前,他不斷試着去接近太太,但得到的卻是冷冷的一句:“我對你沒興趣。”他非常受傷、苦毒和憤怒,所以才出門去喝酒。然後,就發生了後來的故事。

他們的婚姻有很多問題,不只是溝通或性方面的問題;還有更深的議題需要輔導員幫助他們去看見、承認和悔改。而且,不是只有太太在面對25年前的遭遇所遺留的殘餘發酵後果,她的先生、她的婚姻關係也正在被那個嚴重的罪所影響。你可以想象這位丈夫已經努力10年後所感到的沮喪和受傷嗎?這並不是在為他的犯罪行為找借口,而是我們能否對他有適當的同情,因為他同時也是一位住在這個墮落世界裡的受苦者?

這位丈夫在當前的景況中感到絕望,但他也不知道該對自己和太太之間的關係做些什麼。他為了自己所犯的罪感到內疚,也為自己傷害了太太而難過。所以,他想要用自己能做到的一些方法來修補這婚姻,其中包括自己來接受輔導。他幫太太做更多的家務。他讓自己不要去太靠近太太。他無數次對太太也對神說對不起。在他能有力量面對太太所受苦難對他造成的苦難之前,他已經深深地陷入罪惡感的泥淖。

圖片

所以,在其中一次的輔導中,當我們讀到《哥林多前書》6章11節時,他突然痛哭失聲。他突然看見,自己真的已經被洗凈、成聖和稱義了;不是因為他的好行為,而是因着耶穌基督的名和我們神的靈。

他看見,因着自己與神的關係,基督用自己完美的一生所贏得的義,現在就變成他的義了。神羔羊的血已經將他洗凈。神已經把他分別出來,並且宣告他是屬神的。他這一生不是只能靠自己,因為他有了聖靈。這就是當他悔改的時候看起來的樣子。我們擁有神白白的恩典,但我們無法真正明白這份白白的恩典有多好,直到我們可以看見自己是如何被重價買贖回來歸給主。要讓一個人神,需要付上的代價是犧牲神自己唯一的兒子。這位丈夫的眼淚是釋放的眼淚,因為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但是神仍然愛他,並且永遠不會撇棄他。

作為聖經輔導員,我們擁有一個特權,就是可以去看見神如何向犯罪又破碎的人彰顯祂的愛;去見證基督徒的身份實際上不是只是一個罪人或受苦的人,也是一個被救贖的人;去在信仰群體中活出我們的生命,以至於我們可以在神的幫助下,幫助彼此在基督里成長。

幫助這位弟兄明白這些真理與他之間的聯繫,會有助於處理他的罪惡感,但是並不會魔法般的拿走他的罪所造成的後果,或是改變他的處境。他仍然繼續生活在這個破碎的世界裡。他和他的妻子還在繼續被罪的權勢──別人的和他們自己的──影響。雖然他已經向神、也向太太悔改,但他需要接受自己的罪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他也需要接受重建被破壞的信任所要花的時間。

藉著輔導,輔導員需要幫助這位弟兄,察驗在他喝酒、一夜情的行為之下更深的問題;挑戰他的失望與苦毒背後的動機;並且幫助他不斷對妻子活出基督的愛——不管她會怎樣反應。

參考書l 《真愛真言——論教會中的輔導》(Speaking Truth In Love: Counsel In Community ),大衛•鮑力生(David Powlison) 著,徐宗琦、魏孝娥 譯,改革宗出版社,2010年。2 

 《救贖進程:從創世到新耶路撒冷的救贖故事》 (The Progress of Redemption: The Story of Salvation from Creation to the New Jerusalem),威廉·范甘麥倫(Willem VanGemeren) 著,吳劍秋 譯,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1995年。3 

The Biblical Counseling Movement after Adams, Heath Lambert , 2012, Published by Crossway. 4 《磐石之上:掌握救恩要義,穩健屬靈生命》(The Christian Life: a doctrinal introduction),傅格森(Sinclair B. Ferguson)著,葉從容譯,改革宗出版社,2008年。

FavoriteLoading收藏

Add a Comment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