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輔導不是”系列02:聖經輔導不是簡單化的勸勉

作者 | 洪奕蕾 張法芸

聖經輔導不是簡單地勸人讀經、禱告、團契、接受聖禮;也不是機械式地收集聖經金句做為作行事為人的準則提醒。合乎聖經的概念可能會被過度地簡化和歸納以至變成陳腔濫調;就好像不合乎聖經的概念也可能會迅速地變成複雜難解的神祕道理。神所賜合乎聖經的智慧原則看似簡單,但卻是要用來探索、理解複雜的事物,而不是一種不理會複雜事物的過分簡化原則。

聖經輔導是以神學為基礎又在方法上講求切身適宜

輔導本身就是一個神學課題,是實踐性的神學學科。由於生活的每一個面向實際上都與神有關,因此有智慧的輔導必定來自於一種看待生活和生命的神學方式(也就是我們的世界觀),好教我們知道應該如何去理解人、問題和解決之道。

有關輔導事工的本質、目標、所處理的問題的本質以及要用什麼理念來處理問題……,所有這些議題的答案要不就是忠於聖經,要不就是背離聖經。也因此,當歷史上已經有許多信經、信條和其他智慧著作表達出教會所同意的生活智慧時,聖經輔導的觀點、目標和實踐都應該與它們連結。

人的生活全部都來自於上帝,因此輔導也必然是神學性的。聖經輔導委身於用基督的眼光看所有的事情,也委身於活出基督。基督是成了肉身的道,將上帝的榮耀顯明給我們,並且要我們藉着仿效祂來學習依靠上帝的榮耀。我們活着;我們會看見事情;但我們對環境的解釋卻要看我們如何理解神和祂的話語。來自聖經視角的透鏡遠比來自心理學領域的透鏡更寬廣、宏大、深刻也更真實。它是真實的!

聖經輔導的優越性並不在量,而在於質;它的本質與心理學不同,而且比心理學更好。如果基督徒的輔導是將問題簡化和或將用來理解人的透鏡窄化,那麼不信上帝的心理學就會把人們爭取過去,也會使勃發生命力的神學變得非常遙遠。

聖經輔導員的工作是將經文貼切地與被輔導者的生活聯繫在一起。基督啟示出聖經有一個大故事線:上帝的創造、我們的墮落犯罪、上帝的偉大救贖計劃,和一切事物都終將被成全。這就是我們的透鏡。任何智慧的事工,都會要透過這個故事線去理解特定的經文和一個人獨特的人生經歷。輔導過程中個人化、自然流淌的智慧交談乃生髮自整全的聖經神學。圖片

基督啟示出聖經有一個大故事線:上帝的創造、我們的墮落犯罪、上帝的偉大救贖計劃,和一切事物都終將被成全。這就是我們的透鏡。

此外,關於聖經的事物沒有一件是抽象的,而且每件事物都可以聯繫到個人的生命和生活。就好像聖經是對特定處境下的一群特定的人的記載;突出他們對特定事件的具體反應;聖經輔導所要做的也是如此。我們委身於幫助被輔導者去看見這位名叫耶穌的人,也去看見以色列人和我們之間的聯繫是多麼緊密。

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成為一個輔導員,但是每個人都在做某些輔導。每一次人們開口說話的時候都是在做輔導——或是在做建造人的輔導,或是在做拆毀人的輔導。聖經本身內含了有關方法論的一般性指導方針,這個方針允許輔導方法的多元化。

聖經輔導致力於用智慧和愛心將上帝包含一切的真理“豐富而不貧乏”、“簡明而不簡化或複雜化”、“更正確且更少錯誤”地應用在真實、複雜的生活裡面真實、複雜的人身上。

神的話語呼召我們要更有智慧地使用貼切實際的方法來處理特定的人所面對的特定輔導問題。

舉例

一位女士經醫生診斷患有抑鬱症。在第一次輔導時,她急切地想要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和丈夫離婚,因為他欺騙了她,讓她抑鬱到要看醫生的程度。在講述自己問題的過程中,她提到如果自己能擁有更多的神學知識就不會做出錯誤的決定,也就不會三個月裡面都在掙扎這個問題。這時候輔導導員應該對她說什麼?告訴她和離婚有關的神學觀點嗎?

這裡有一個關鍵的細節需要注意,就是她把自己“對離婚的掙扎和考慮”和“沒有足夠的神學知識”聯繫在一起。因此,透過一些對話,輔導員需要做的是挑戰她與主的關係;否則她很難看見自己的掙扎並非因為神學知識不夠,而是與神的關係有問題。

對於她與主的關係如何,她的回應是認為還可以:“我禱告、讀經,而且每個星期都參加主日崇拜。”很明顯,這些事她都做了,但是並沒有解決她的問題——而且這個情況也發生在許多基督徒身上。接着,她很快承認自己最近與主的關係已經有點距離。比如,她開始會讓自己維持某種程度的忙碌狀態,這樣就不需要為了沒有更多到主面前來而感到罪惡。這個時候輔導員該說些什麼呢?“從今天晚上開始,睡覺前要確定你會花時間到神面前。”這個建議很好;但是,她做得到嗎?還是告訴她,“你沒有把神放在最優先的次序上。”事實上,這一點很有可能她已經知道了,所以她才會覺得有罪惡感。

智慧的輔導在這時候或許應該問問她,為什麼必須要讓自己這麼忙?她說,她知道在這件事情上怎麼做是對的,但她不想那麼做;所以,她才試圖迴避面對神。這時候,輔導員應該說些什麼呢?“你不需要躲避神,因為祂是無所不知的”。你說的沒錯。但,只是給她一個正確的神學答案,並不一定能夠在她真實的光景中觸碰到真實的她。她正在告訴你她不想去神面前的原因。那個原因不一定和她是否知道某個神學觀點有關;而是和她生活中的掙扎有關。

你說的沒錯。但,只是給她一個正確的神學答案,並不一定能夠在她真實的光景中觸碰到真實的她。

在一些對話之後,她突然哭起來,說自己是在生神的氣;而且她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因為她知道神的旨意永遠不會錯。但是,她的腦子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不去想為什麼不好的事情常常會發生在她身上;然後,她就會為自己這樣的意念和感受覺得很有罪惡感。

這時候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她?她在說的是什麼呢?她已經繼續去教會、禱告、參加小組。但是,她對神生氣。

然後,因為已經學到的神學知識,她強迫自己不要生氣;因為神是完美的。她告訴自己不應該因為神是聖潔的而生祂的氣;但是,她看見自己的確就是這個樣子。

而如果輔導員沒有開始往“她與神的關係”這個方向談,她不會說到這些事情;她還在認為自己的掙扎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神學知識。

她接著說道:“因為過去神在一些事上沒有看顧我,所以,我不確定祂這一次會不會站在我這邊。你看,以前我也會禱告神並且求祂引導我,但最後我還不是受傷了。所以,這一次,理性上我知道祂會看顧我;但是在心裡,我不確定。不過,因為祂是我的神,我不能去懷疑祂是否會看顧我;所以我就用另外一種方法——弄清楚更多神學觀點——來處理我對神的懷疑。”

她對神的看法裡面是否可能有錯誤的觀點?她有什麼不好的神學需要被糾正嗎?是的。但是,就算她的神學知識已經足以讓她看見自己只學到了關於神的一半真理,或者可以看見她之前的教會是不強調神學的泛福音派;但,有時候她還是會感到不能確定自己對神已經有的相信是否正確。與此同時,這一點就足以把她的個人生活搞得亂七八糟嗎?是的!絕對會! 

參考書l 《真愛真言——論教會中的輔導》 (Speaking Truth In Love: Counsel In Community ),大衛•鮑力生(David Powlison) 著,徐宗琦、魏孝娥 譯,改革宗出版社,2010年。l 《聖經輔導入門:輔導原則與實踐的基本指南》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Counseling),Wayne A Mack等 著,江淑敏 譯, 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2003年。

FavoriteLoading收藏

Add a Comment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