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快来

作者 | 雅各

前不久刚刚参加了SMS的毕业典礼,还没怎么有放假的感觉,又开学了。日子如同《启示录》里的几个循环那样,一轮又一轮,一门课后还有一门课,一个受辅者送走了又来一个,教会面临的逼-迫更是没完没了,什么时候才能到底呢?翻来覆去难道是一个常态吗?

      我们却总抱着某种期待:这门课上完就好了,这个case结了就好了,这轮逼-迫过去就好了,这个学位读完就好了……最后你会发现,每个小目标达成之后,又是新一轮的等待。今天这段《启示录》末了的经文,约翰要告诉我们故事的结局,同时也要改变我们等待的方式。

  • 6天使又对我说:“这些话是真实可信的。主就是众先知被感之灵的 神,差遣他的使者,将那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仆人。” 7“看哪,我必快来!凡遵守这书上预言的有福了!”8这些事是我约翰所听见、所看见的;我既听见、看见了,就在指示我的天使脚前俯伏要拜他。 9他对我说:“千万不可!我与你和你的弟兄众先知,并那些守这书上言语的人,同是作仆人的。你要敬拜 神。” 10他又对我说:“不可封了这书上的预言,因为日期近了。 11不义的,叫他仍旧不义;污秽的,叫他仍旧污秽;为义的,叫他仍旧为义;圣洁的,叫他仍旧圣洁。”12“看哪,我必快来!赏罚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 13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14那些洗净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权柄能到生命树那里,也能从门进城。 15城外有那些犬类、行邪术的、淫乱的、杀人的、拜偶像的,并一切喜好说谎言、编造虚谎的。16“我耶稣差遣我的使者为众教会将这些事向你们证明。我是大卫的根,又是他的后裔。我是明亮的晨星。” 17圣灵和新妇都说:“来!”听见的人也该说:“来!”口渴的人也当来;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18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 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 19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 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份。20证明这事的说:“是了,我必快来!”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21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阿们!(启22:6-21)

      新冠结束后,这个世界的问题似乎更加没完没了——甲流、乙流、支原体——被罪玷污的世界,问题就是没完没了。一度在惯性影响下,我女儿因为班上同学感染了甲流,被剥夺了坐校车的权利。我不理解原因是什么,但是我不得不连续一周,每天在上班早高峰糟糕的路况中,驱车近1个小时送女儿去学校。这是一个很煎熬的过程,对我女儿来说尤其如此。

      她会在后排探出头来不断地问:“爸爸,旁边那条车道好像比我们快哎!”

      “好的,我知道了!”

      “爸爸,你是不是应该在刚才那个路口变道?”

      “已经晚了。”

      “爸爸,你是不是开错了?”

      “没有,我按照导航开的,可能和你平时的路不一样。”
      “爸爸,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到啊?”

      “高德地图说,还有15分钟。”

      “但是刚才前面那段路是黄色的,现在是红色了,5分钟前,它说还有10分钟的……爸爸,我今天是不是要迟到了?”

      “我不知道!”

      “爸爸,要是迟到我就惨了!”

      “忧虑不会让你提前到校的。”

       “对,我知道!但我还是很煎熬啊!”

      这一路,就好像历世历代的教会,也像今天的你我:在艰难的时候,我们怀疑自己在关键时刻做错了决定;赶作业时,我们后悔开始这段学业;改了论文的方向,就好像变错道一样,后悔,但也无济于事了;辅导中坐在对面的人成了我们的偶像,令我怀疑人生;许多的嘈杂让学业进度一再延期……

      我们因为环境的变化产生各种不确定,即便心里明白最后的结局是基督要再来,但在等待的过程中,无比煎熬。结果就是,在见主面之前的日子里,我们过得艰难、怀疑、痛苦、坐立不安,毫无喜乐——甚至祷告都带着各种不确定,因为神好像总是不直接回答。

      《启示录》的最后一章,也是整本圣经的最后一章,就是要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明白在基督再来之前,当如何抓紧神的话,持守使命,在确定性中祷告。天使最后对使徒约翰说的这段话中,出现了三次“我必快来”——第一次我必快来让我们专注在神的话上,进而敬拜真神;第二次我必快来让我们明白有属神的人,进而坚守使命;第三次我必快来让我们知道神的计划,进而知道如何祷告——这也是我今天要分享的三个方面:专注神的话,敬拜祂;明白有属神的人,传扬祂;知晓神的计划,按照这个确定性来祷告。

专注神的话,敬拜

      22章6节,约翰记录天使的这句话,呼应了《启示录》的开篇,提到了“必要快成”的事。他甚至用开篇同样的方式,陈述了这个信息层层传递的流程:神、先知、使者(天使)、仆人,以及遵守这书上预言的,是有福的。

      当我们在整卷书中看到各种异像,听到不同的灾难,甚至感同身受地经历不同形式的逼-迫时,我们很容易被那些异像的复杂程度吸引,很容易把灾难当做奇观研究,我们还会在经历逼迫时感叹:是啊,初代教会的苦,我们今天体会到了。教会外没完没了的逼-迫,教会内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自己也动不动就软弱,就逃避,要么不看左右埋头干,要么闭起眼睛躺下烂……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但我们忘记了一件事:这一切都是神真实可信的话。

      一个医生通过介绍了其他的患者,完全预测了你所有的症状,你不应该为自己有病友而庆贺,应该知道自己面对了一个神医!

      我们会把神的话当作工具,使我们自己的话显得真实可信——这时,我们信的是自己的话;我们会通过环境和个人经历去验证神的话,从而确认神的话是真实可信的——这时,我们的环境和经历比神的话更真实。

      读《启示录》的时候,我们更关心那些预言对我们的影响,而不是预言本身对我们的指示。我们想知道,这些预言如何帮我搞定眼前的作业和case,因为我们更相信神话语的结果或呈现,而不是话语本身。

      天使对约翰说“这些话是真实可信的”——这是一切的基础,而不是一个结论。本质上,这是在回答伊甸园中的蛇,它曾对夏娃说:“神岂是真说?”——是的,神说了,祂的话是真实可信的!

      《启示录》暗示了一个事实:历代的教会,当今的基督徒,都太容易听环境的、听隔壁教会的、听小红书的、听ChatGPT的,还有听自己的心声,“我觉得”——我们以为这是自己的选择,其实我们是在听魔鬼的。因为在伊甸园中,神说听我的,魔鬼说听自己的,结果人选择了听自己的——其实是听了谁的?

      而《启示录》有时候给人的阅读感受是没完没了,七个印之后是七个号,七个号中间有七个雷,然后是七个碗降了七灾……审判,逼迫,救赎,等待……好像没完没了!我相信大家深有同感:刚刚在最后期限交上了作业,不一会儿又开学了;刚刚和一个受辅者确定辅导关系,他又又又爽约了;刚刚帮助一对夫妻和好,又有人发来消息说“我不想活了”;教会好不容易稳定了两周,同工又被推进了ICU……    

      作为圣经的最终章,在《启示录》的最后,天使末了最重要的话,就是要把教会的目光牢牢抓住,定睛在神的话语上,因为这是不变的!车外的风景会变,路况的拥堵情况会变,导航预计的时间会变,这一切的变化让我女儿不知所措,她需要的是各种变量中的一个锚点,无数不确定中的一个确定——一个就够了。是什么?神的话!

      神说:“我必快来!”恋爱和等待不是常态,教会的新郎必骑白马快来。

      如果你去进一步查验会发现,这里说的“我必快来”不是将来时,而是一个现在时!主不是将会来,而是已经出发了。就如聚会前你问一个弟兄:“今天会见到你吗?”他回答:“我会来的。”或者“我已经出门了!我在楼下电梯了!”细细体会两者区别,后者是更加确定,更加紧迫,就在眼前了!我们的反应也一定会不一样,如何更积极地做好准备?凡遵守这书上预言的有福了。

      这书上的预言是什么?什么叫遵守?整本《启示录》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耶稣基督赢了,撒旦输了,站耶稣、拜基督的,受逼迫,但要得胜;站撒旦的、拜受造物的,必将失败——全剧剧透,就看你自己怎么选角了!

      很可惜,约翰还是选错了,这是他第二次选错!他听见了,他看见了,他选错了!他在天使前俯伏要拜他。因为天使说得太好了,太真实了,太可信了。约翰实在忍不住,在19章被天使拒绝一次后,他又一次俯伏在天使的面前。

      不要嘲笑约翰,约翰把自己这些丑事记载下来,不是让我们嘲笑他,而是为了警戒我们。天使是什么?服役的灵,被差遣的使者,帮助人听到神话语的媒介。天使是用来帮助人认识敬拜对象的,绝不是敬拜的对象。

      在该撒利亚,哥尼流拜过彼得,彼得说“我也是人”;

      在路司得,众人拜过保罗巴拿巴,他们说“我们也是人”;

      在约翰的异像中,他跪拜天使,天使说“我和你同作仆人”。

      我们喜欢看近处可变的环境,拒绝古旧不变的圣经;我们敬拜可见的媒介,却不关心媒介所指向的那不可见的神。这就好像抱着路牌却以为到了目的地;捏着远方爱人的来信却爱上了邮差。听上去如此荒谬,但这却是基督徒、使徒们难以抗拒的试探。

      主日台下的弟兄姐妹,有时候会看重传道人,胜过他所传讲的基督;台上的传道人,希望弟兄姐妹遇见耶稣,但最好只通过本人遇见,或只在这间教会遇见。如果这两种人刚好在同一个教会里,基督在这里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辅导也是如此,一旦辅导者认定“只有我能解决你的问题”,受辅者一定要挂你的“专家门诊”,那么在这段辅导关系中,基督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怎么办?约翰分享了他脱离“以天使为中心敬拜”的过程——不是自己“意识到”,而是被天使告知:你要敬拜神!

      事实上,这就是整卷《启示录》要求教会遵守的:不要敬拜你们的传统,即便是好的;不要敬拜你们的恩赐,即便是来自神的;不要敬拜你们的神学,即便是正确的;不要敬拜你们的好行为,即便是与人有益的;不要敬拜你们所处的世界,即便人人都是这样的……

      敬拜对像未必是我们喜欢的,但一定是我们朝思暮想的那一位——若不是神,我们就进入了这卷书所记故事的反派阵营。

      被《启示录》多次引用的《但以理书》中,有这样的文字:“你要把这异象封住,因为关乎后来的日子。”(但8:26) “但以理啊,你要封闭这书,直到末时。”(但12:4)到了《启示录》这里,这句话变成了:“不可封了这书上的预言,因为日子近了。”这是天使的宣告,也是对上述问题最后的警告。

      我们不知道“我必快来”有多快,不知道“日期近了”有多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字,无论是怎样改变,还是我必快来的现在时态,清楚地感受到:越来越近了!每过一个晚上早晨,就距离那个日子近一点点。

      我会参加一些越野跑步比赛,越野赛有一个特点,它不像马拉松那样有清楚的里程碑,甚至连总距离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去年年底的一个比赛中,明明我参加的组别是30公里组,其实跑了35公里!如果你期待一个清楚准确的里程数,当你跑到29公里处,却看不到终点线时,就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山里迷路了,之后你的每一步都会在焦虑和绝望中;但如果你明白里程数就是不清楚的,而终点就在那里,那么,你跑的每一步都会带来距离终点更近一步的喜乐和盼望。

      相信我,当我们在苦难和逼-迫中继续敬拜神,并向祂祷告“还有多久”时,神借这样的经文提醒我们:不是“又熬过了一天”,而是“离见主面又近了一日”!不是又一天的不确定,而是确定地离主更近。希望这能成为我们的安慰。

明白有属神的人,传扬

      校准敬拜对象后,天使描述了两种人:一类是不义的,污秽的,城外和犬类一起走向灭亡的;另一类是义的,圣洁的,城内可以来到生命树下的。

      《启示录》一以贯之两类人的区分:神恨恶的,神喜悦的;撒旦一会的,得生命冠冕的;白石上没名字的,有名字的;如同瓦器被打碎的,被赐予晨星的;穿污秽衣服的,穿洁白衣服的(这个描述在给撒狄教会的信中就已经出现过了);能够进新耶路撒冷城的,被拒之门外的(这是给非拉铁非教会信中的内容);瞎眼、贫穷、赤身露体的,有白衣穿上、与主同坐席的;在至圣所中的,在外院不被度量的;羔羊的宴席,飞鸟的宴席。在尾声中,这样的区分继续出现:城内的,城外的……

      读者一定会问:我要做什么,才能成为穿白衣、在主城中、喝生命水、吃生命树叶子的人?敬虔的行为、恒切的祷告、卓有成效的事工,能像用全A的毕业成绩单换来毕业袍那样,换来一件白衣吗?或者读一个学位?答案是:不能,我们做不到!洗衣攻略全无效用。

      《启示录》7章14节,在各国各族各民各方的敬拜中,提到了洗衣服的事儿:“这些人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如何洗,而是我们用什么洗——羔羊的血。

      因为羔羊的血,我们进入了一个圣城,一个长宽高一样的耶路撒冷。为什么是长宽高一样?这是要让人想到那个四四方方的至圣所,想到创世之初神分开上下左右的水而形成的空间。在至圣所中,有神的同在,充满了神的荣耀;在创世之初那个空间里,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与他们同在,让神的形象遍满全地。进入新耶路撒冷,我们不是进入一个陌生的城市,而是回到那个因犯罪而无法回去的伊甸。

      所以我们进去了!不是翻墙进去的,是从门口进去的,就是那个由基路伯手持火剑的大门。这不是因为我们武力值爆棚,而是因为神的羔羊替我们扛住了审判——受难日当日,绣有基路伯的幔子自上而下裂开;《启示录》11章,天上的殿开了,人们居然直视约柜。

      旧约中,在什么情况下,约柜会来到至圣所外?发生圣战的时候!幔子裂开,圣城开门,全地都成为了至圣所;谁能活下来?被羔羊之血遮盖罪的大祭司!其他人呢?按照他们的罪被审判!没有第三种选择了!有人还会问:我等等再信可以吗?不可以!等等再信,就是不信!我可以先试试自己的方式,然后再依靠神吗?不可以!先试试,就是不依靠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不再有我们熟悉的敦促:不义的赶紧认罪,污秽的即刻悔改。没有了,之后也没有说:我必快来,施行拯救——而是我必快来,赏罚在我,我必报应。

      一次次部分性的灾难,手下留情的审判,四分之一,三分之一,都在等待不义之人的认罪,污秽之人的悔改,神拯救恩门还未关闭,但是当天使第二次提到“我必快来”时,他宣告:这一次,没有机会了!

      而这个审判者,是阿拉法,俄梅戛,是首先的,是末后的,是初,是终。神在宣告自己是一切的主,没有一样不在他的权柄之下,没有一刻是他缺位的时间。这位神要来了,祂的来临,不是从缺席到出现的来临,而是按照自己预定的计划:祂早就知道我们的不义,清楚我们的污秽,祂卑微地降临,爱我们,替我们死,把不义的我们变为义,复活后与我们联合,让污秽的我们成为圣洁,还要再次降临审判活人死人——这期间,包括此时此刻的艰难中,神从未缺席!如果我们相信祂的第一次来临,就必定相信祂的再来,同时,明白在这两件事之间,我们是可以因宣读、听见、遵行这启示而得福的。得福的我们同时也被赋予了一个使命。

      不是穿着洗净的衣服,在城里独享生命树,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的犬类、行邪术的、淫乱的、杀人的、拜偶像的、说谎的,觉得自己好棒,心里对城外的人说:活该!死去!我们既然信羔羊的血洗净了我们的衣服,也当信这书上说的:第16节告诉我们,因为耶稣差遣使者、通过圣经、向众教会证明,我们才能认识耶稣就是亚伯拉罕所仰望的,早于大卫,出于大卫,是大卫之约中的那个永远做王的子孙,是先知用晨星来形容的那位将来的弥赛亚——我们不是自己认出的,我们是被告知的!羔羊的血洗净我们,认识羔羊这件事,我们都出于被动!如保罗所说,都是出于恩典,有什么可以自夸的呢?因为不能自夸,因为我们在得救的事情上毫无贡献,所以我们在神的使命上也无法回避。如果我们在救恩的事情上,有一点点贡献,神就不能对我们提完全的要求;但如果我们是他彻底买赎回来的,那么进城的我们,面对神的使命,我们就不可能拥有一点点的话语权。

      圣灵和新妇都说:“来!”

      听见的人也该说:“来!”

      口渴的人也当来;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启 22:17)

      约翰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圣灵(就是神)在说,新妇(就是教会)在说,听见的人(基督徒个体)也在说——保惠师、基督徒群体、基督徒个体,也就是城里的人们在说同一句话:“来!”

      “口渴的人也当来,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这句话是对已经喝到生命河水的人说的,还是没有喝到的人说的?显然是对那些口渴的、没水喝的城外人说的。

      让我们来看神的剧本:神自己,邀请教会以及基督徒个体,一起做一件事——在最后的时刻,邀请城外的人来!

      问题来了——有没有可能存在一种人,他在新耶路撒冷城中,吃着生命树的叶子,喝着生命河的水,却不愿意向城外的人喊说:来!

      不可能,因为这说明,他没有遵守这书上17节的经文——他可能根本不在城里!或许身处外院,却以为自己在至圣所!你不可能相信耶稣却不遵守耶稣的命令。

      这就好像一个男生对女生说:我想认识你,但是我不会加你的微信;我喜欢你,但是你别指望我给你买奶茶;我爱你,但是不愿意和你走进婚姻;我愿意娶你,但是我还想住在男生宿舍。这不叫爱,叫假冒伪善!你相信耶稣,自称明白自己蒙了大恩,但是不愿意把这恩典告诉曾经和你一样的人,这不叫不传福音的基督徒——理论上不存在这种人的——这叫嘴上说信耶稣,却不遵守他命令的假冒伪善。

      这是在对神的话挑挑拣拣!

      为此,天使连补两刀:

      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 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 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份。(启 22:18-19)

      这句话在摩西律法的末了也出现过:凡我所吩咐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删减。(申12:32)

      这对于我们这些末后时代的教会,既是一种警告,也是一种保守。警告我们既然拿到了剧本,就不要给自己加戏,也不要偷懒。既然拥有了神完备的启示,就不要抱怨神有什么不告诉我们的,或哪些话是多余的。这不是好奇心或有主见,这是演员随便改戏,妄图做编剧、炒导演——这是伊甸园的死罪!当然,这也是一种保守,那就是我们不需要在圣经以外寻找答案了!这本书,已经足够让我们遵守并有福——拿着剧本好好演就是了!

按神确定的计划祷告,等候

      当我们关心神什么时候来,神告诉我们遵守这书上的预言;当我们不断问神还有多久?神说:我必快来——句号。

      神告诉了我们需要知道的:“我必快来。”这改变了约翰的祷告,他不再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而祷告,他的祷告被神的启示彻底归正,他祷告说:“主耶稣啊,我愿你来!”祷告不是告诉神他需要知道什么,而是告诉神我们知道了。当我们如此祷告的时候,我们就承认:使徒的能力、经验、所得的异像确实惊人,但都是从你而来!你来的时间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恩惠与众圣徒同在!神与人同在,就是伊甸园,就是新耶路撒冷,就是至圣所,此时此刻,在小亚细亚,在上海,在北京,在美国,在每一个角落。

      因为羔羊的血,让此时此刻此城此地,已经成了永恒的一部分。

      一周后,我女儿终于重获坐校车的权利。

      猜一猜她坐在校车上的一个小时里,是否还会如前几天那样忧虑?路上花的时间一样,走的路线一样,甚至她对于“忧虑不能让你提前到”的认知都是一样的,但是她不再为此忧虑了。

          为什么?因为校车重新定义了什么叫迟到——有一个确定的规则,是校长签了字的:只要你上了校车,几点到学校都不算迟到!

      送她上校车的时候,如果我说:“今天不要忧虑。”她会说什么?“怎么可能!”因为她的信心,不再建立在她爸爸的驾驶能力和可变的路况上,而是建立在整个学校相对不变的运行规则上。因为有了学校不变的规则,她不再关心路况,甚至不关心司机的能力,可以放心地在车上和同学说笑,或者安心地睡个回笼觉——校车成为了学校的一部分。

      甚至有一天,她正准备上校车的时候,看到一个低年级同学正在百米开外冲刺,于是,她就一只脚站在校车上,另一只脚站在地上朝他大喊:“快跑!”

      当耶稣基督道成肉身,进入这个世界时,与祂联合的教会,已经成为了永恒的一部分,“不要忧虑”是祂最多的嘱咐,宣讲福音是祂托付的使命。

      《启示录》的结尾告诉我们:等待本身,就是永恒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关心的不是基督什么时候来,而是基督的血是否因信洗净了我们的衣服——若是,我们就可以大胆对城外的人喊说“快来!”,且安心在祷告中等待。

【祷告】

      主啊,拿走我们因环境多变而产生的焦虑,赐给我们你不变的话语;消灭我们预测你再来日子的好奇,给我们你已经得胜的确据;让我们看到你书写的宏大历史,好使我们明白,时时刻刻,此时此刻,你都掌权与我们同在;谢谢你赐给我们你完备的话语、清楚的使命,好让我们明白如何在等待中敬虔。主啊,谢谢你让我们知道故事的结局,我们愿你快来,阿们!

FavoriteLoading收藏

Add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