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养身与心系列讲座 ADHD (多动症)第一讲 | 合神心意的框架:认识孩子的不同

讲员 | 洪老师

各位弟兄姊妹,当你想到教养时,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呢?你可能会说:我要做好神的管家,带领我的孩子信主,我要我的孩子能荣耀神,爱神。要我们的孩子荣耀神并以祂为乐是我们教养孩子的目标。我想在座来听讲座的,都会认同这一点。我们希望我们的信仰会成为我们孩子的信仰,我们希望我们能忠心地活出神给我们的责任,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爱神爱人。既然荣耀神并以祂为乐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大原则,那么大家的下一个问题可能就是:实际上,我们要做什么呢? 可能我们的回答就是每天读经,背经,祷告,思想神的话语,跟神建立亲密的关系,让孩子活在以神为中心的世界,凡事都赞美神。但是,我们怎样可以活在以神为中心的世界,又怎样可以跟神有亲密的关系呢? 可能你的答案又回到我每天读多少圣经、背多少经文和祷告多久了。做这些的确很重要, 但如果我邀请你仔细回想你的答案时,就会发现答案在告诉我们什么?大多都是在说我们做了什么:我读经没有,我祷告没有,我默想没有……可是你知道吗?这跟圣经里讲的不太一样。

圣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与主的关系不是建立于我们做了什么, 而是祂做了什么。正如《腓立比书》2: 6-11说:“他本有神的形像, 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 反倒虚己, 取了奴仆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 就自己卑微, 存心顺服, 以至于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 神将他升为至高, 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 叫一切在天上的, 地上的, 和地底下的, 因耶稣的名, 无不屈膝, 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 使荣耀归于父神。” 是神建立了这关系, 因为祂的舍身, 祂为我们的罪所做的一切, 祂不断地邀请我们回转,我们才能跟祂有关系。可是为什么当我们讲到我们的人生目的、我们的教养目标时,我们却跳过了最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神自己。当我们在想要怎样教导孩子与神建立关系时,我们想的好像都变成是我们在做什么,好像我们能跟神建立关系,是我们在做什么。但开始的是祂,持续不断地与我们有关系的也是祂。当然, 我们需要回应祂对我们的爱, 但这回应不会让我们赚取神对我们的喜悦.  而是因为祂对我们实在太好, 让我们不得不去回应神对我们的爱, 让我们想要亲近祂, 愿意读经祷告背经文。 《诗篇》19:1说:“诸天说神的荣耀, 穹苍传扬他的手段。” 神不需要我们的荣耀, 祂就是那昔在今在永在的荣耀之君。这是天父的世界, 祂奇妙的作为, 祂爱我们的方式让我们无法不回应祂对我们的爱。我们回应祂走进我们的世界,我们赞美祂是因为祂值得我们的称赞。 祂主动地与我们建立关系, 保持关系, 我们没办法不回应祂。

可能你的下一个问题会是:到底什么叫“为荣耀神而行”呢?因为《哥林多前书》10:31说:“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 我想这里讲到的有三个方面。

  1. 把神放在中心的位置, 从神的角度去看世上所有的一切。我们相信神掌权。祂是昔在、今在、 永在的主。祂的掌权不是远远地看着我们,而是祂进入到我们的世界当中,与我们同在。这会让我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有不一样的看法。当我们面对问题时,我们是相信祂掌权,还是我们要把所有的事放在自己的掌控当中。这也会影响到我们怎样看待孩子。我们看孩子时需要合乎中道。当我在看孩子时,我看到孩子会犯罪,看到孩子有不同个性,有不同喜好,有不同恩赐,同时,孩子也有不擅长的地方,有他的短板。同时,我们是否也看到孩子是属于神的? 他们是被神重价赎回的?  以神为中心的另一点,是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问题:你是希望孩子听你的话还是希望孩子真的爱神?  我怎样知道是前者或是后者呢?  当然这两者不是一个对立的问题,只是我更加希望我的孩子做什么。那我怎样去评估呢?我们可以想想,当你的孩子犯错后,你会不会在无论怎样的情况下,都愿意帮助孩子面对他的错误?或者当你心情不好时,你会对他更严厉;当你心情好或比较忙时,你就会对他松一些?你的严或松的不同反应,可以让你去思考你更希望孩子听你的话让你高兴,还是你真的希望孩子荣耀神,把神放在中心来教导孩子。
  2. 当我们认识神的律法时, 也就是认识神。《希伯来书》8章10-11节:“主又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他们不用各人教导自己的乡邻,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主。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 神要我们认识祂的律法, 是要我们认识祂。 律法是彰显神自己属性的地方。这些律法都是神帮助我们认识祂,认识祂和我们之间的关系。
  3. 活出神的荣耀, 不是只是背圣经和祷告而巳。我们着重的是知识, 但神看重关系。  从旧约到新约,神给我们很多律例要我们遵守。我们会把这些律例当一本手册,我们要遵守什么不做什么。 但当我们细读时,就会发现这些律法都是关乎关系。神在颁布十诫时, 一开始就说“我是耶和华你的神, 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祂先告诉我们,我们是属祂的,祂为我们做了什么。新约中,使徒保罗在教导我们要做什么的时候, 也都是先提醒我们的身份是什么。因为祂所为我们做的一切,因为祂所赐给我们的身份,因为祂主动地走向我们,让我们与神有亲密的关系。 也正因如此,魏司道(J.G.Vos)说,我们是有意识地在人生的每一个领域荣耀上帝,而不是仅像小鸟或草叶那样无意识地、被动地荣耀神。

但弟兄姊妹们, 有多少次我们的教导和荣耀神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口号叫得很大声,说要把孩子带到神的面前,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在做相反的事情? 当孩子在抢玩具时,你的回应是什么? 我们大部分人的立即反应就是: 不要抢玩具。当然,我们阻止孩子抢玩具,因为这个行为不合宜。但你会怎样和孩子说抢玩具是不对的?可能有类似这些的说法:

  • 你怎可以欺负其他孩子呢? 你这样做很不对。行为的确不对。但你这样说,只看重行为。你看到现在孩子在抢玩具的这个动作,但你看到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吗?  也许他之前无论玩什么都被人抢,现在他回击,你就马上说他。就算没有这些事,你说他不对前,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你知道他心里所想,不是给他找借口,他做错还是做错,而是让他知道你想了解他。 你是要告诉孩子,你在意他。
  • 有什么好抢的? 你看,那里还有另一个玩具, 你可以玩那一个。你只是找方法吸引他的兴趣,你只是不想被烦被打扰,但你并没有指出他的问题,也不在意他心里所想。
  • 抢玩具是不对的。你是哥哥/ 你是姐姐/ 你是主人/ 你是男生……你可以让给他。孩子会觉得奇怪:我们有这些身份,就连捍卫自己的玩具的权利都不可以吗? 我不是说这样和孩子说不行,我是在说如果这是你对孩子的唯一解释,那你就在说你有这些身份,但你还去抢玩具,你实在应该觉得羞耻。 这和以下几个方式一样, 让孩子自己觉得丢脸。
  • 你看在非州的孩子都没有玩具玩,你多幸运……
  • 你为什么这么不知足,你看我多辛苦上班攒钱……
  • 你这样做,妈妈会不高兴。
  • 没有人会喜欢你的,没有其他孩子要和你玩了。

你再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会看到自己没有充分了解孩子抢玩具的原因及需求,就直接丢出一些解决方式, 并期待孩子马上会有行为上的改变,不抢东西,不单不抢,还要拱手把自己很想要的东西给人。你这是在勾起孩子的羞耻感而让他不做。我们让孩子感到内疚,不好意思,让他产生罪恶感而做的回应,和他们心甘乐意做的回应是不一样的。

还有另外两个说法:

  • 神不喜悦你抢别人的玩具,所以你不可以抢。
  • 你这样做, 神会惩罚你。

这两个原因简直就是扣下来的大帽子,压得人喘不过气。当我们的教导只关注负面的行为, 而因为负面的行为就会受到惩罚, 这生活多恐怖。

有一些在教会中长大的弟兄姊妹在分享辅导或课程中看到十字架的恩典时说, 我从小都被教导说我要做得好,才能得到上帝的喜悦,做得不好,神会不喜欢我。所以我生活得战战兢兢,生怕又做错了什么事会让神不喜欢我,会惩罚我。但是,其实神不是这样子的。看到神怎样爱我们,神的恩典有多大。哇,我以前很怕神,但我真的不认识神。我以为我认识, 但我的认识是错的。所以孩子或许不抢东西了, 但他不是被福音的爱而驱动的,而是被”惧怕"所驱动。被对人的惧怕,被你所教导的不是圣经中的神的惧怕所驱动。

教导孩子的方法

那我们到底要怎样教导孩子呢?我们很喜欢用的经文就是《申命记》6章1-9节:

1这是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教训你们的诫命,律例,典章,使你们在所要过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2 好叫你和你子子孙孙一生敬畏耶和华你的神,谨守他的一切律例诫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长久。3 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数极其增多,正如耶和华你列祖的神所应许你的。4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5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6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7 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8 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9 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

这一段经文在教导我们怎么去教育孩子的方法,可是在这之前,一开始不是先告诉我们要做什么,而是告诉我们耶和华是你们的神。我们和神是有关系的。我们是属于祂的。祂不是别人的神,祂是我的神。为什么我们要遵行神的律例?为什么不单是我们的孩子要遵行,我们也要遵行呢?因为神与我们有亲密的关系, 这位神赐福给我们应许之地。我们无法教导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我们做家庭敬拜不是为了孩子, 而是我们自己需要跟神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基于这些,神才让我们去教导我们的孩子,所以接下来,神才说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

弟兄姐妹们,你们是否意识到,我们也需要相信上帝,活出上帝的话? 仅仅说我在培养我的孩子是不够的。 当你与基督没有关系的时候,你怎能告诉你的孩子,他们需要相信上帝呢?你了解神的话语吗? 你听从神的话吗? 你爱上帝吗? 你是否因为认识神而顺服神? 你是一直想着你没有的东西,还是记得神为你做的事情? 我们来这里学习怎么教导我们的孩子,可是你记得最后一次跟孩子的交流是什么时候吗?我不是说你问孩子今天吃饭没有,你不要做这个,你赶快去洗澡,赶快去睡觉之类的话。我在说你什么时候真坐下来了解过孩子心里的想法,他担心和喜欢什么,他最近学了什么神的话语。很多时候我听到人说,等孩子长大之后,到青少年时期,我就比较容易了。可是对我来说,最简单的反而是孩子还在我手里面抱着的时候,还是婴儿的时候最简单。的确,我可能每两个小时起来喂一次奶,我需要给他换尿布,我去哪里都要带着他。但如果跟青少年比起来,我会说这容易太多了。当有一个青少年孩子的时候,你准备好把你手头上在做的事情放下来,跟他一起讨论一些事情,讨论人的问题,讨论他的一些忧虑担心,直到晚上12点吗?你愿意去尝试认识你孩子的朋友,愿意花时间去认识孩子在听的音乐、在看的东西和在玩的游戏吗?很多时候对于父母来说,我们惧怕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孩子你不要去做这些。可是,当我们说去荣耀神的时候,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做,而是教导我们的孩子可以学习怎样在一个无限纠结的世界和社群里,还是可以去敬拜神、赞美神,要帮助他们知道他们是被神分别为圣的,他们是特别的,他们与别人不一样。 这是我们的呼召: 在任何情况下, 我们都准备好帮助我们的孩子遇见神.  他们需要的不单是知识, 而是能否在这些知识中真正可以跟神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看到神的荣美,祂把自己给了我们。

我们继续往下看经文, 第20节:  “日后,你的儿子问你说,耶和华我们神吩咐你们的这些法度,律例,典章是什么意思呢?”  你可以看到,我们的教导不是单一的输出,而是一个对话,我们用神的话语吸引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想更多认识神。但怎样可以更多认识神呢 ? 很多时候,我们对神、对我们的孩子都是简单粗暴的,我经常会说这是简单粗暴法:你看,你抢了其他孩子的玩具,你不对,你要认罪悔改。我叫你做完这些功课,你不做,你要认罪悔改。在我们的教导中,神就变成一个很严厉的君王,我们做不对就随时惩罚我们.。弟兄姐妹,父母们,老师们,我想要问一下,是否你其实也是这样看待神的?

我们的神不单只是爱我们的孩子,祂也爱我们,神用我们的孩子来审视我们的内心。神邀请你认识这位很爱你、很想跟你亲近的主。神爱你,是因为你是祂的,不是因为你的好行为,不是因为任何事情,单单是因为你是祂的,你是属祂的。《西番雅书》3章17节:“耶和华你的神,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他在你中间必因你欢欣喜乐,默然爱你,且因你喜乐而欢呼。” 父母们, 老师们, 我们与神的关系亲密吗? 你用什么来衡量你与神的关系?当你在用自己做了多少事情来衡量你跟神的关系时,神邀请你来重新认识祂。祂是你的神,祂是那位独行奇事的耶和华,祂是那位慈爱无穷尽的神。祂是你的救赎主。

你跟你的孩子的关系亲近吗?我观察很多父母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会觉得跟孩子比较亲近,但当孩子逐渐长大,我们觉得与孩子不太亲近了,甚至有时候还会变成一个敌对的状态。为什么会这样?会不会我们把跟孩子亲近等同于不跟他吵架,我们把孩子听话等同于就是跟他关系良好。可是这是错误的。就像我们跟神的关系亲密一样,我们要认识神,我们就愿意花时间跟祂相处。那对于我们的孩子呢?你愿意跟你的孩子花时间相处吗?或许你可以想一想,在过去一周里,你花了多少的时间跟你的孩子相处。

我自己有4个孩子,我做在家教育。我每天3点以前的时间都是来教孩子上课。因为事工忙,我一周有4天下午和晚上的时间都用来服待。我以前觉得我给孩子们的时间够了。我从早上7点到下午3点4点都是孩子的,周末也是孩子的,但是我的孩子有一天抗议说,虽然我和他们在一起,但上课时间不能算我和他们花时间相处,因为我都在做事情,并没有着重在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 他们喜欢什么, 不喜欢什么。的确,当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在做功课,在做家务或者做其他很多事情,但我虽然跟他们在一起,我并没有真的去了解他们。所以,你跟孩子的关系,是真的亲密吗?

我们经常会强调父母的权柄,也就是说, 要孩子顺服。但这个权柄与要孩子顺服是不单要建基在我们对神的认识上, 也要在对孩子的认识上。 当我们在教导他们的时候, 一看到苗头不对, 马上就打压, 不让这些不好的行为出来。所以, 孩子的需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听我的话.,我要用很多的规矩来管教你,,这样我也能安心。

我们在看孩子时, 容易过分简单地把所有问题都看成是罪性,而忘记孩子也是活在这个有罪的世界里,这些孩子也有神的形象。这样的教养你认为有什么问题呢? 其实这是以自我为中心来教导孩子。当孩子达不到我的要求,我就会很生气。 当孩子做得不够完美, 我就会不高兴会失望。虽然你是说你有神的权柄,是要来帮助孩子荣耀神赞美神,可是我会说,当你因为你孩子达不到你的要求而生气失望的时候,你在假借神的名来逼你的孩子服待你心中的偶像。到最后,孩子看不到神,看到的、服待的都是你自己。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很难跟孩子建立一个亲密的关系。当我们着重于纠正孩子的行为,那我们又怎样可以邀请我们的孩子看到神呢?正如前面所说,他们看到的神就变成是一个动不动就生气或者拿着放大镜看我们错处的神。这不是圣经里的神,圣经里的神是那位又真又活又温柔又慈爱的神。

弟兄姊妹,我知道我们每一天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有很多责任要完成,但我邀请你慢下来,去认识神, 去认识你自己,并认识你的孩子。

前两周,刚好发生了一件事情。我女儿按错了电视机的遥控器。我说,“你为什么不问我呢?现在我们大家都不能看电视了。我不会换,我们要等你爸回来。” 她看着我,停了30秒,气冲冲地走回房间时很不高兴地说了一句“反正我还有玩具可以玩”,然后很大声地把门关起来。

如果是你, 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把她叫回来质问她,你为什么这样说?告诉她这样很没礼貌?我当时是把她叫回来了,因为我看到她眼中有泪。我问她为什么哭,她说她不知道。我问,因为妈妈骂你了吗?她说没有。后来她说,因为我说“大家都不能看电视了。” 她说因为这就让她觉得她不好,妈妈会不喜欢她。所以她一想到妈妈会不喜欢她,就很伤心,她觉得妈妈会不要她。所以,她就说我有玩具可以玩,让她不去想她突然间在妈妈的心里是不重要的。你看,她会哭,不是因为我骂她,而是在她心中,妈妈这样说就代表对她的否定,在她感觉里,她认为妈妈就不喜欢她,会不要她,她觉得自己是没有人要的。你看,我从来都没有说过一句我不喜欢她或不要她的话。

弟兄姊妹, 如果那天我因为太忙而忽略她的态度, 如果我一开口就质问她为什么摔门和说这些话,我就无法知道她真实的想法。如果我只看重她的行为得不得体,我就不会知道她后面所做出的这些反应,只是她在觉得我不要她之后自我安慰的方式。她告诉自己没有关系,我妈不要我,但我还有玩具可以玩,她要说服自己她不痛苦,她不在意她的负面感受。所以她把我推开,不想再和我对话,而是选择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玩。当你知道了这些之后, 你就会发现我女儿那天所需要的不单只是纠正行为,她需要一颗新的心。后来,我问女儿, 你妈妈会不喜欢你吗?你妈妈告诉过你她会不要你吗?  她说没有。她说只是我觉得。我问她,妈妈每次在你做错事情时都告诉你什么?她说,不喜欢我做的事情,但是很爱我。我继续问她,那你知道我为什么爱你吗? 她说,因为神很爱你, 祂也很爱我。然后我们就花时间讨论福音。讨论完之后, 我女儿就说:对不起,我刚才摔门不对,请你原谅我。你看,她用她错误的感觉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这错误的结论,让她理解人、看待事情跟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出现了偏差。她的行为需要被改变, 但她的心才是罪魁祸首, 是首先需要被改变的。她的心相信了谎言。这个谎言说没有人爱她, 所以她要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拆毁这个谎言最彻底的方式就是福音。福音让她看到神怎样爱她,她的身份在主里是安全的,也因为这样,她很自然地愿意去回应神,去爱神。另外一种回应神的方式就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愿意纠正她做错的事。福音让我们心甘乐意地改变。

保罗教导父母要同时教导孩子的外在行为及引导内心。“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4﹚

教训 (discipline)在希腊原文中是指训练外在的行为。这词包含了给予孩子生活中的实际指引、鼓励、惩罚及行为的规劝。例如:我们教导孩子要收拾房间、要有礼貌, 上课时应有的行为, 跟朋友的相处之道等行为。警戒 (instruction) 在希腊原文中的意思是指出内心的问题。《箴言》告诉我们,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发出的。我们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要帮助他们看到这动机是否是在敬拜神。当父母只在意孩子能否表面顺服而不着重孩子的内心时,我们对孩子的训练也是虚有其表而巳。教训与警戒同时需要,父母在训练孩子外在行为的同时也需要引导他们的内心。

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了解一个人的复杂性。 当你要求孩子打扫房间时,孩子同意了,但当你回来时,房间还是一样。 或者说,房间只有一半是干净的。 你的反应是什么? 从你的第一反应中,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当孩子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时,你的第一反应是:我的孩子不听我的话, 他无视我的要求。于是你的结论是什么:他犯罪了。他不听话。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有些孩子擅长打扫卫生,有些孩子的弱点就是打扫卫生。 什么样的孩子会在打扫卫生上挣扎? 你是否意识到整理房间是需要很多技巧和努力的。 比如:要把东西分类,分类之后要看哪些有用,东西要放在什么地方合适,而决定要放在那个地方也要看可否放得下。 有些孩子的组织分类能力不强,对这些孩子来说,整理房间简直是一个大难题。 对一些爱念旧的孩子来说, 整理简直是酷刑,因为他 什么都想要。 还有一些孩子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他清理时突然看到了很久没玩的玩具,就开始玩起来,完全忘了本来要做什么。对另一些孩子来说,看到有那么多东西要收拾,就昏了。 我不是说孩子们没有问题,他们不需要改变。 我只是提出一个问题。当孩子不遵守你的命令时、 你是怎样理解孩子的?  很多时候,我们把孩子的行为过于简单化地总结为他是一个罪人,我们这就是把一个可能是负面的行为,提升为一个有对错的准则。

让我们继续以打扫房间为例。什么会影响他打扫房间的能力?

  • 年龄
    • 能力 (强项vs. 弱项)
    • 执行力, 解决事情的能力
      • 当同时有两件事情时,我要先做哪一件?  为什么我要先做这件而不做另一件? 
      • 当我在解决这问题时, 我又怎样确定其他的问题不再恶化?
      • 当我在解决这问题时, 我能否还记得我还有另一件事情要去处理? 
      • 例如我叫孩子要做四件事:你出去之后, 记得要刷牙, 洗脸, 然后去把鞋子穿好, 外衣穿上,可是孩子只记得两件事。
      • 再例如我告诉孩子:你到学校之后, 记得把功课放在老师的桌上, 把你的书包放在架子上, 把衣服挂好。最后你发现孩子只记得一件事。
      • 这会导致孩子看起来老忘东西, 没有整理能力, 不能按规则做事。

对于执行力比较强的人, 能看得比较远, 也能做比较周详的考虑。但是对于ADHD 特征的人, 他们只有两个时间: 现在vs. 不是现在。

  • 个性: 内向 vs. 外向
    • 做事快 vs. 慢
    • 比较容易被情绪所影响  v.s 比较理性
    • 比较会用言语表达  vs. 行动表达
    • 创造力:有创造力很好,意味着你有很多新想法,但这也可能意味着你无法安定下来,因为不断有新的想法涌入脑海。
    • 容易集中精神 vs. 容易分心
    • 只专注做一件事 vs.同时处理不同的事
    • 细节为导向 vs. 注重大局面
    • 做事有条理 vs. 做事有弹性
    • 小心行事 vs. 做事不得体

这些特质本身既可以是优势,也可以是劣势。在一些事务中,你需要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去发现错误,但如果太注重细节,你可能会错过整个大局。 就创造力来说, 在打扫房间的例子中,如果一个孩子有注意力问题,集中力不够,容易分心,喜欢回忆过去,太在意细节,或者做事快,对新事物感兴趣,就会使孩子在打扫房间时遇到很多困难。这里面包括孩子的软弱: 集中力不够,不知道怎样分类,容易分心,不喜欢独处,容易忘记东西,喜欢念旧等。这里面也有孩子的优点: 有创造力,思维快,喜欢跟人打交道,对新鲜的事容易感兴趣。所有这些特质都会让他没法完全听取你的指令。

你会把这些称为罪吗? 不,在这个例子中,这些特质是弱点。这不是道德问题,这是弱点,就是人的软弱和限制。这是因为我们生在这个罪恶的世界里,我们都有长处和短处。

所以,当这些特质是弱点时,孩子们就不需要管教,而是需要指导,需要帮助,需要鼓励他们做出改变。

这些弱项需要变得更好吗?当然!但怎样可以变得更好呢?就是需要学习。

那我们作为父母/老师的, 孩子需要教训 (discipline)时,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引导、教导,纠正他们的行为,鼓励他们,与孩子同行。

在这些时候,孩子需要神吗?需要!孩子需要知道,自己并不会因为这些短板而不被神所爱。我们所有的,好的,不好的,都是神给的。为什么会有些短处?  因为在这已然未然的世界中,虽然短处是我们的一部分,但神依然爱我们。虽然你有软弱,可是这不是你的全部。神不会离弃你, 祂会与你一起面对困难。

然而,虽然软弱不是罪,却比较容易让我们犯罪。比如:

  • 我不想等,我只想现在高兴,我要玩。我只想做我现在这时刻想做的,我不在乎其他人。(我要自我满足)
  • 太困难了,有压力,要花时间、精力去做我觉得困难的事情,那我宁愿不做。( 我要舒适)
  • 既然我做不好,那我为什么要做?当我做不好的时候,人家会怎样看我?我的身份是在于我做的事情。 我不想让自己不舒服, 那我就不做了。(我要舒适)
  • 收拾东西有什么好处?没有什么意思。(我要舒适)

当我们称一个孩子为罪人时,严格来说,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听我们的话,所以他们才是罪人。 圣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有罪是因为我们主动否定神的良善,我们不想被神统管,我们想成为自给自足的神,表现得一切都在我们的控制之中。 圣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有这罪人的身份是因为我们离弃了神的好,我们不想降服在祂的掌管下,我们想要自己说了算,自己做王。这是我们成为罪人的真正原因。可是我们却会因为孩子不听我们的话,就直接说孩子犯罪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 孩子不收拾,不单是因为不听父母的话,让父母生气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心中的想法让我们看到,在他们不愿意收拾房间时, 不听父母的话,他们的生活中没有神,他们在心中自己为王。当他们抢了神的荣耀时,他们得罪了神,因为父母的权柄是从神而来的。当孩子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把神放在一边,宁愿服待自己时,他就是罪人。  

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因为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而发怒,这怒气并不是因为孩子在那一刻抢夺了神的荣耀,而是因为孩子的不顺服让父母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是打着神的旗号来命令孩子去服待父母而不是服侍神。

在软弱之处, 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的帮助, 在犯罪时, 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教训 (discipline) 及警戒(instruction)。

你可能会问, 那就请你告诉我哪样是软弱哪样是罪, 这样我就知道怎样教导和处理孩子的行为了。

如果这是你的问题,很可能你还在寻求一个教养方程式。当你知道公式是什么时,你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了。但我请你想一想,为什么你会很想要这种方程式呢?前面的经文告诉我们,没有快捷方式,你要先认识神,走在祂的路上。你要认识你的孩子。你要学习了解他们,耹听他们内心的想法、感受,这样你才知道怎样引导孩子去认识神。

这就是困难的地方。

但不要担心, 你不是一个人在做这些事情,神与你同在。

总结:

  • 不能只看行为就影响后果。
  • 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孩子的情况,知道他们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但这并不能为他们的行为开脱。
  • 理解孩子,他们正处于救赎的已然未然阶段。
  • 了解我们是受苦者、罪人和圣徒。
  • 我们需要同时帮助孩子的行为和内心。
FavoriteLoading收藏

Add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