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辅导01:从《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看辅导员与受辅导者之间关系的范式

  • 作者 | 大卫•鲍力生博士
  • 翻译 | 陈冰洁
  • 原文版权归 CCEF所有,请勿用以牟利

“我们又劝弟兄们,

要警戒不守规矩的人,

勉励灰心的人,

扶助软弱的人,

也要向众人忍耐。”

《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4节告诉了我们一种怎样的辅导关系范式?这些被呼召要去耐心地警戒、勉励和扶助他人的“弟兄们”是谁?而这些关怀的接受者,被形容为自我意志强烈、灰心丧志或是生活失去能力的人,又是谁呢?当我们将《帖撒罗尼迦前书》作为一个整体来倾听时,就会清楚地看到这封书信描绘——并且提倡——以家庭范式来理解“辅导员-受辅导者”之间的关系。年长的孩子们要帮助年幼的。因为有需要的人会带着各种不同的问题前来,有智慧的人必须在爱里有很强的适应力。

让我们想象一个大家庭。其中孩子们的年龄范围,从婴儿一直延伸到年轻人。他们的能力范围也是差异颇大,从完全的无助和依赖(婴儿与失去自理能力的人)到那些能够照顾其他人的人。有些人表现得具有毁灭性;另一些人很焦虑;有些人的能力非常有限;另一些人既能承担责任又有建设性。在家庭内部,关怀通常会发生在两个彼此互补的层面上。爱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一方。其次,则是年长的孩子对他们的弟弟妹妹们承担起父母那样的积极责任。年长的兄姐们会表现得像父母,成为“代位父母(译注:in loco parentis)。虽然他们仍然是孩子,但他们已经成长到足以承担一部分爱的责任与权柄。

这样的事工概念贯穿《帖撒罗尼迦前书》。当然,父亲就是“神我们的父”(1:3-4)。他已经拣选并深爱他家中的每个孩子。但当他们成长起来后,这些孩子们就开始承担起照顾弟兄姐妹们的责任。 保罗、西拉、提摩太都是年长并且有智慧的哥哥,但是他们对待自己的弟兄姐妹们却表现得像一位母亲和父亲(2:7-12)。他们展现出自我牺牲的温柔和忍耐,教导他们的手足如何生活,如何去爱。他们并不是父母。但是他们的奇特角色却内嵌在父母这个角色上。保罗与他同工们的行为是“父母式”的,在做神要他们做的事情。这是一个重要的细微差别。

这是一个可以用来概念化辅导并予以实践的卓越范式。辅导的给予者就是承担责任的年长兄姐。那些接受他们辅导的人则被描绘为年幼的弟弟妹妹,他们由于自己的顽梗、惧怕和有限,需要不同类型的帮助。《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4节是一段经典文本,讲到在为个人量身定制事工时弹性和适应力的重要性。对于任性的人、沮丧的人和残疾的人,你不会采用同一种方式,而且你必须亲自处理。在这个文本里,讲道和教导的应用都是辅导主要目标的延伸,这样的辅导有着我们已经注意到的这种家庭式的感觉。

这是在向我们表达什么样的辅导关系呢?

首先,它是从委身的和有感情的家庭纽带中产生的。家人式的爱会绵延数年、数十年,甚至一生之久(虽然主动介入的时刻或阶段可能相对较短)。例如,这是一封远方的来信,保罗主动所写。他写信给那些他清楚记得并显然深爱的人,他为他们苦恼。他急切地为他们祷告。他盼望能再见到他们。

第二,这种关系以白白给予的爱为标志。保罗与他的同工们甚至有意识地强调其中没有财务方面的动机,强调他们个人感情的持久浓烈,以及他们自己负责经济需要这一事实。在面对他们手足的辅导需求时,这些人并非来自家庭以外、按服务收费的代理父母:奶妈、保姆、孤儿院的女舍监,或纯粹是专业人士。这些兄长不是为了计时收费而表现得像父母,他们在需要辅导的人身上有更深的投资,这些人的福祉是他们的责任。

第三,辅导的人显然是受助者的手足。提供和接受家庭式辅导的人都拥有同一位父亲,他们都从父亲那里领受辅导所需的素材。对不同类型之人的洞察力是上帝的洞察力。因人而异的处理方式是基督如何接触不同人的方式。辅导的内容是圣经的内容。这种态度正是年长的兄姐对一位年幼手足所投入的那种奇异的爱。这里有着一种独特的双重责任感:第一,是为了弟兄或姐妹的;第二,是给予父母的。

这种家庭的范式会拒绝任何本质上就是要把事情专业化的辅导范式。这不是一种“专家-客户”的关系,建基于前者中性技巧及客观理论的专业性上。这种关系是爱的形式,在这爱中,你关怀你的妹妹,不论她是多么讨厌、惧怕,或发育迟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更详细地解读《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4节。但首先,我们要用这种家庭式的概念来反对舞台背景中其他辅导员-受辅导者的关系范式。这种家庭关系的比喻说法在对比之下将展现出其独特的力量和美好。

其他辅导员与受辅导者的关系范式

在过去的100年间,已经有许多关于如何概念化辅导关系的范式被提出来。当然,在每种情况下,辅导关系的其中一方都被指定要为另一方的益处行事。但不同的辅导模型却在使用不同的隐喻来架构其关系的类型。

用来描述目的性交谈的各种隐喻是很容易识别的。每一个隐喻都是通过类比一些人类事务的其他舞台来勾勒它的主导主题。例如,以下是在专业心理治疗圈内已经有巨大影响的九个范式:

• 辅导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发挥功能。心灵考古学者在作研究,挖掘一个人的内在生活,对所发现的数据提供技术分析。目标是要深入到心理动力中去获得对个人的洞见。

• 辅导是从动物训练中获得灵感。熟练的驯兽师会使用奖赏机制逐渐消除不良行为,并塑造新的行为。目标是行为的改变。

• 辅导提供一种有目的的友谊形式。一个关心且值得信任的朋友花时间去汲取另一个人的真实感受和想法。目标是一种矫正性的经验:去感受被另一个人理解,去发现自己最深处的直觉和被认可的感知,而不是被否定和质疑。

• 辅导是团队运动的隐喻的发挥。教练会建构出一个比赛计划,以期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教练的工作是纠正和指导,帮助选手发展出更多能够在每场比赛中实行的技巧。目标是根据彼此的期望来制定一个框架。

• 辅导的运作就像医学。医生诊断病人的疾病,为的是开出适合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案。临床模式的目标要不就是治愈病理状况,要不,也是更普遍的,就是缓解令人痛苦的症状。

• 辅导提供教育。教师-哲学家会找到学生世界观中的操作性预设,并教导学习者如何沿着不同的方向来思考,以作出不同的选择。目标是再教育。

• 辅导是通过对科技的类比所建构出来的。工程师会给计算机重新编程,使不同的思考程序发生,好让计算机的系统不会死机或是陷入无休止的循环。目标是去修理无法正常运行的机械。

• 辅导是以印度教的门徒训练为榜样。大师通过教导寻求者冥想的技巧,来达成自我超越的体验。目标是要激起如洋海般一体与和平的体验。

• 辅导的进行过程像法律。律师作为客户的顾问,致力于帮助客户分析已经发生的事,对案件提供明智的判断,并建议如何进行才是最好的。目标是要从可供选择的选项中接受明智的咨询。

有时,一种范式会占主导地位,但通常出现的是一些范式的组合。毫无疑问,这些范式中的每一种都有其优点。每种隐喻都会引发对帮助提供者和帮助寻求者的不同定义。每一种都表达出和圣经模式的特定类似性。这九种中的每一种,若是作为次要的隐喻和类比,可以使辅导关系中的一些特征显得尤为生动。但是没有一种足以供应一个兼具总体性和控制性的范式。如果用它们来建构对辅导给予者和辅导寻求者的期待,都会产生误导。

当然,所有的范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方需要帮助,而另一方寻求成为帮助。但是,生活中的问题与计算机故障、科学奥秘、医疗疾病,或是对支援伙伴的需求相比,从根本上说,它们在哪种程度上能说是一样的呢?当辅导的问题出现时,没有一个隐喻准确地抓住了给予需要之人以帮助的真正意义。如果你仔细观察,每一个辅导的问题都不可避免地是要在我们的受苦和罪中找到帮助。辅导所处理的,是那些帮助一个人在面对“你是谁”和“你正面对什么”的问题时,能够好好活着的东西。最能精准描述辅导在做什么的词,是事工

每种形式的辅导都以 “事工”的形式在运作。不论其它隐喻会起到什么作用,都是试图将辅导活动重新定义为其他事物。那些将人类心理理论化以及实践心理治疗的人,他们的意识边缘都到觉察到,辅导从其本质上而言是“教牧性”的。那些先锋人物——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是公开如此表示的,但是却强烈地倾向用医疗类比,而不愿用事工类比。他们明确地提出自己的理论和辅导是科学的、精神病学的、精神分析的和精神治疗的。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在一些时候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所提供的是一种世俗形式的教牧关怀:“精神治疗是一种世俗形式的事工。”

辅导事工的圣经范式

圣经向我们提供了一些辅导关系的互补范式。每一种都跟我们之前所描述的九种模式截然不同。当把它们放在一起,它们就创造出一幅关于辅导关系的完整图画。作为圣经辅导的特征,有三个互补的主题已经阐述过。加上来的第四个主题是家庭式辅导,会进一步丰富整体的画面。

• 辅导作为事工的一种形式。它首先表达出基督话语的事工,其次,是基督怜悯的事工。耶稣基督是主的仆人,基督的仆人将主的真理与爱个人化,给予一个或一群需要帮助的人。

• 辅导将照顾他人视为教牧关怀的一个方面。一位小牧人(也是基督的羊)在照顾大牧人的羊群的福祉。耶稣基督就是群羊的大牧人,祂为我们舍弃自己的性命,祂始终看顾我们。我们是小牧人,也为羊群而舍命,为的是彼此照顾。

• 辅导表达出一种形式的同侪间的彼此相爱。神子民中的一位,通过建设性的诚恳对话和实际行动来帮助另一位。耶稣基督是那位主和君王,我们都是在祂之下的同辈,被呼召有智慧地彼此关怀。

事工式、教牧式、彼此式和家庭式的范式,应被看作是首要的和起定向作用的异象。它们不应该被当作是从属的类比,或只是服务于其他主要范式的一种隐喻。是什么造成这些隐喻如此的不同?对初学者而言,这是在明确的上帝指引下运作的。它们将辅导员放置在神之下,首先也是一位“受辅导者”(同属群羊,同为仆人、同侪和弟兄),而不是占据一个独立的专业地位。不论其他九种范式中的一种会捕捉到怎样令人回味的丰富特色,它们只有在这些圣经范式管制的目光中被理解时,才能达成它们要为有目的性的对话所带来的意义。

图片

每一个圣经主题都在强调某些事情。事工的范式强调为他人的益处而服事的行动。牧人的范式则讲述教牧的领导和权柄,特别是透过在爱中说诚实话来支持和保护他人。彼此式的范式突出圣经辅导如何不太是专家-客户关系,又如何是同侪间以互惠原则彼此相待。

这篇文章将不会重复我们已经熟知的基础。借着这些基础圣经辅导已经定义了另外三个智慧辅导的范式。我们将要探索的是,圣经辅导的这第四种显性隐喻,也就是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中所呈现的家庭式范式。本文其余的部分,将会揭示家庭式模型的应用,来看神要我们通过这个范式如何去概念化并且实践关系。

核心教导

在《帖撒罗尼迦前书》2:7-12中,保罗取用父母亲身上最好的特性来作为定义性的隐喻、以介定他身为“手足-辅导员”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工作是要去改变他那些年轻弟弟妹妹们的生命。毫不奇怪的是,“受辅导者”的角色也可以用孩子的不同特性去理解。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会描述四种不同类型的孩子-手足-受辅导者:相对成熟的、刚愎任性的、焦虑的和受限制的。第一种类型是对帖撒罗尼迦人总体状况的概括。后面三种则是将5:14中呼召成熟者去关怀的三种特定问题类型的成员概括出来。但四种类型都是辅导的接受者。他们的需要,自然也是不同的。

( 下期继续 )

Translated in full with permission from the Christian Counseling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CCEF) by Tree of Life Counseling and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 China. Sole responsi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rests with the translator.

This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07 by the Christian Counseling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CCEF).The original article entitled Familial Counseling: The Paradigm for CounselorCounselee Relationships in 1 Thessalonians 5, Copyright © 2007 was prepared by David Powlison,Director, CCEF. All content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 and may not be reproduced in any manner withou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CCEF.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classes, materials, speaking events, distance education, and other services, please visit www.ccef.org.

FavoriteLoading收藏

Add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