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 对恐慌的一个符合圣经的回应(受访者:大卫•鲍力生博士)

原创 BC生命树 生命树辅导研究中心2020-07-08

图片

  • 作者 | 希思·兰伯特(Heath Lambert)
  • 翻译 | 张法芸
  • 原文载于 ACBC,版权归 ACBC 所有,请勿用以牟利

在本期”爱里的诚实话”(Truth in Love) 博客中,兰伯特博士与大卫•鲍力生博士(David Powlison)谈到一种持续存在的人性挣扎:忧虑和恐慌。鲍力生博士讨论了关于上帝和圣经的真理,帮助经历忧虑和恐慌的人信靠主。

我们所遭遇最持久的人性挣扎之一就是忧虑的问题。每个人都知道面对这个问题意味着什么。有些人挣扎的是低烧程度的忧虑,担心月底是否有足够的钱支付账单,另一些人却面临着比较极端的焦虑,会导致一场呼吸困难和胸口疼痛的惊恐发作。不论问题是在光谱上温和或极端的位置,我们都在面对忧虑,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对此有符合圣经的回应。

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许多不同的声音削去了圣经对恐慌的回应。在温和的一端,许多人借口说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哲思(Jerry Bridges)认为基督徒错误地学会了忍受一些高尚的罪,焦虑正是其中之一。而在忧虑问题的极端一端,许多人借口说惊恐发作是一个生理问题,只需要医药的治疗。尽管有些人的确需要治疗极端恐慌的药物,但我们不能将之简化为仅是医疗问题。

耶稣对忧虑的回应不是这两端当中的任一端。《马太福音》6章30节中,用耶稣的话说,祂将忧虑的问题与“小信”放在一起。这是耶稣对祂子民充满着爱和能力的一个提醒,我们必须带着对耶稣基督的信心跟我们的恐惧争战,无论是温和的或极端的。这意味着,无论我们做什么,忧虑的人必须在我们牧者耶稣仁慈的照护下,在信心中成长。大卫•鲍力生今天加入我们的播客,帮助我们思考这个重要的议题。大卫是ACBC认证的辅导员,也是基督教辅导和教育基金会的执行主任。他还是CCEF主办的《圣经辅导期刊》的编辑。前一阵,我遇上大卫•鲍力生,并询问了他对忧虑和恐慌的看法,下面是他说的话:

图片

“让我对你说一句话,如果此刻你正在恐慌的感觉中,那是一种你也许熟悉的经历。它可能来自你自己心中一个非常有名的敌人;在所有敌人之中,那是最令人痛苦的一个。如果我必须说一句话,那就是无论那个恐慌的经历让你感到多么孤单和隔绝,环绕着我们的现实是:你不是独自一人。有一位是用这样的语言形容祂自己的:‘我永不、永不离开你或离弃你。永不。永不。永不。你不孤单。’我并不是说听见了这句话,便是某种神奇的解答。有时在我们不觉得焦虑或惊慌的时候,它会比较有效地进入我们的内心,但它更是你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建立于其上的现实。” 

“当你认真思考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时,我们会有很多、很多感到恐惧的好理由。事实上,我们是极其容易受伤且脆弱的存在。《罗马书》第8章有一段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经文,但保罗在那里说,圣灵——圣灵是将上帝的同在带给我们的那一位中介者——是让我们在祂里面就不孤单的那一位。因此,经文说圣灵帮助我们的软弱。非常有意思的是,它不是在说我们有许多软弱,就好像那里有一张清单列出了我可能软弱的10个地方;它说的是我们的软弱(单数)。软弱是我们人性的基本面,我们的文化不愿意告诉我们这一点,而且我们作为基督徒,也经常不喜欢承认这是所有现实中最根本的部分。因着创造,我们软弱得像幼小的孩子和完全倚赖他人照顾的婴儿。在我们的罪里,我们对软弱和依赖本质的逃避使我们在另一种意义上更加软弱。这是因为罪的后果使我们软弱且需要怜悯,而我们所倚赖的这位上帝必须为我们而来,否则我们就会死。然而,有这样一个基本的现实存在着,就是在我们的软弱中,祂应许不会离开我们。”

图片

“对一位已经很会建设性地处理惊恐感觉的年轻人,《诗篇》121篇是说得最深刻的一段话。这是一首短小却处处都承认我们软弱的诗;它说到白天黑夜都能威胁我们的事情。第一句:

“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 

(诗121:1)

我想这里指的是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实际上是一座小山丘,坐落于更高的山丘和山脉之间。在耶路撒冷城内目光所及之处,你都在举目,而且敌人可能翻越任何一座山丘而来。这是身处某地的画面,在那里的人不知道威胁会从哪个方向来,不分黑夜或白天,外出或进入,现在或未来。但不管何时临到,都会有一位保守你的,在陪着你,都会有一个位牧人与你同行。祂不会撇弃你。” 

“另一篇与牧羊人的保守有关的诗有一个美好的隐喻,《诗篇》23篇中说:

“我一生一世都有恩惠慈爱随着我……” 

(诗23:6)

这实际上是一幅照顾羊群的牧人如何作羊群后盾的图画,或在旁,或在后,让他可以留意照看那些他所照顾的羊群。牧羊人带领羊群进入生命之道的方式是让他的恩惠和慈爱跟随他的羊。这幅画面很好地描绘出有人在关注着你、关心你,不会离开你,而且对你有良善的目的。当你再次思想《诗篇》23篇和121篇如何交相辉映并发展出不同的主题时,我喜爱23篇在说完“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之后说“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我并不太喜欢房子(译注:“殿”在原文和英文圣经中都是“房子”)这个词;房子似乎是一栋建筑物,而经文说的是牧羊人正在带我们回家,也就是他住的地方。《诗篇》23篇和《诗篇》121篇的意涵都是我们正在一段旅途中。我们正要去某个地方,而且同行的有某位关心我们的人,在旅程的终点我们会回到家,而且我们会在那里直到永远。”

更多关于大卫·鲍力生在焦虑和恐惧方面的资源,请查看他在我们2014年会上的演讲 “揪心的恐惧感”(Gripping Fears)。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圣经对忧虑的回应、大卫•鲍力生或基督教辅导教育基金会,请访问www.ccef.org。有关ACBC部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iblicalcounseling.com。

关于作者

图片

希思·兰伯特博士(Heath Lambert)是圣经辅导专家联合会(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Biblical Counselors)总干事。他亦于美南浸信会神学院(The 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任职圣经辅导助理教授,并曾在神学院辖下的博伊斯学院(Boyce College)担任应用研究副院长和圣经辅导系主任。兰伯特著有《亚当斯之后的圣经辅导运动》(The Biblical Counseling Movement After Adams),并跟斯图尔特·斯科特(Stuart Scott)合编了《辅导困难案例:圣经中展现上帝资源充足性的真实故事》(Counseling the Hard Cases: True Stories Illustrating the Sufficiency of God’s Resources in Scripture )。兰伯特和妻子育有三名子女。

FavoriteLoading收藏

Add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